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麒麟、力逼骁龙:终端换“芯”?

麒麟、力逼骁龙:终端换“芯”?

作者: 时间:2015-11-17 来源:通信产业网 收藏
编者按:多年以来,国内芯片厂商都在扮演领军型企业身后的跟随者角色;可如今,传统的角色分配正在改变。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基带平台上。以Snapdragon820为例,该平台内置的调制解调器X12LTE支持上行双载波聚合及下行三载波聚合。然而目前,国内尚未覆盖与之相匹配的网络,于是国内厂商从实际出发,配置标准基本维持在双载波40MHz频宽载波聚合的水平。“华为已推出业界首款支持Cat.12/Cat13(UL)网络的基带芯片Balong750,不过我们更愿意将成熟可用的技术配置到平台上。”艾伟表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2919.htm

  虽然联芯科技和展讯在技术上未赶超华为,但这两家企业已经不再急于追赶先行者,而是坚持挖掘中低端市场的机会。如今,搭载联芯科技SDR1860芯片的红米2A累计销量已突破1000万部,展讯也凭借3G芯片市场的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芯片平台供应商。

  即使是在性能上,国内芯片也已不输国际厂商。据了解,950采用4×A72+4×A53big.LITTLE架构,以及新一代MaliT880GPU,帮助其内核性能和能效比提升11%和30%,功耗降低了20%。提高性能后,950得以首次商用自主研发的ISP技术,支持14bit双ISP,吞吐率性能提升4倍达到960MPixel/s;在线双13MPixelSensor,帮助产品采集更为丰富的图片信息。众多标准与国际厂商持平,部分甚至实现反超。“之前,国际企业掌控着市场动向,如今,国内企业迎来了‘换班’的好机会。”韦忠表示。

  最后的赢家?

  目前,14/16nm时代刚刚起步,以目前的信息判断性能派与实用派之间的输赢还为时尚早。不过从手机厂商的态度来看,他们更青睐于后者的价值。

  某主流手机厂商代表表示,在进度上,仍然习惯浏览图文信息的用户是跟不上目前运营商建网速度的,而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更是超越了国内网络发展的进度,因此落后的用户与性能过剩终端之间难以有效对接,这对技术型企业而言并非好消息。

  从成本环节出发,在运营商还在推广4G和4G+网络时,终端侧过早实现支持Cat.6以上网络标准会产生资源浪费,这些压力都会落到用户肩上。“从Snapdragon820的配置来看,该平台的价格应该在60美元以上,搭载该平台的手机也将在2000元以上。然而多支付的这些成本能否转化为理想的操作体验,现在还很难讲。”韦忠表示。

  与此同时,用户对产品参数的敏感度正在快速降低。某手机渠道商向记者表示,两年之前,用户购买手机时,最关心的数据是处理器的主频与摄像头的像素;然而现在,用户更愿意通过试玩游戏与拍摄照片,判别手机运行的稳定性,鉴定拍摄效果的优劣,参照说明书购买产品的用户越来越少。“用户更愿意用体验选择产品,而非冰冷的参数。”该人士补充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麒麟 骁龙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