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中兴的美国本土化:一部新大陆开拓史

中兴的美国本土化:一部新大陆开拓史

作者: 时间:2015-11-12 来源: 财新网 收藏

  第四,“谁是客户一直是在海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经常走访门店进行一对一用户访谈,策划用户体验以及产品评测等活动,通过数据分析与论证,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客户是谁,别人的用户是谁,这些客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如今我们在美国的用户达到了2000万。”孙镇平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2714.htm

  从B2B到B2C

  2015年7月发布了第一款由美国本地近6000名用户参与研发生产的旗舰智能手机Axon,标志着从B2B坚定不移地转型走上了B2C之路。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孙镇平和埃利奥特都不断试图将话题引向Axon,显然,这是他们无比得意的一款产品。据介绍,共有近6000人参加研发Axon,这也是第一款由美国人自己做主参与开发的中兴智能手机。

  作为中兴的转型之作,Axon费尽心思将各种最先进的部件组合在了一起,例如采用体积小耗能低的高通骁龙810处理器,配备2800mAh电池,1300万+800万像素摄像头,前置双麦克风,搭载独立顶级音频芯片AK4961,能实现32bitHiFi音效以及高保真录音等。安全方面,该机可同时实现指纹、声纹、眼纹全能生物安全识别等。

  “B2C转型是行业大势所趋。我们对此充满了信息与期待。我们为此加大了社交媒体的投入,建立用户实验室,开辟了与用户面对面的沟通平台等,此外还搞了中兴走进校园,巡回路演,体育营销赞助等活动,综上所述都让我们在美国市场更有信心。”孙镇平说。

  中兴还在硅谷成立了创新风投基金,通过寻找和资助手机健康应用制作公司Azumio等美国创业企业和合作伙伴,把所投公司开发的软硬件都整合进中兴的手机产品中。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企业近年来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中兴执行副总裁、终端CEO曾学忠在AXON发布上表示,国产手机要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必须脱离外观等低层次竞争,未来手机的终极竞争将是技术实力的比拼。

  埃利奥特对记者表示,很多国家都经历过从低端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的转变。“日本二战后也做很便宜的东西,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了索尼、松下等高质量电子产品。韩国的现代和三星过去也是做高性价比的实用产品,现在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中兴的终端业务方面,目前是全球专利最多的中国厂商。截止目前,中兴拥有终端专利申请约2万件,终端授权专利4500件,欧美终端专利申请超过2000件。

  最近,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中兴认为这也意味着新的机会。中兴高级副总裁庞胜清曾经提出,要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讯设施的基础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提升各国的通讯基础设施,再在跨境处进行互联,把区域间的通讯无缝接驳起来,再进一步带动业务应用的发展。

  “互联互通是中兴的老本行,一带一路沿线80%的国家宽带网我们都参与了建设。”孙镇平介绍道,中兴最早是做运营商业务起步,后来才逐渐进入了企业网和终端机领域。在中国,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兴在三大运营商的光网宽带建设中均获得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在国外,目前中兴在德国已为欧洲第一大网络提供服务。

  此外,中兴也希望借此机会将“可负担的通讯(Affordablecommunications)”的概念带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世界许多地方,很多人惟一的可上网设备就是手机。所以给这些地区的人做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

  关于中国经济放缓,孙镇平认为不会对中兴的业务产生冲击。“中国虽然经济放缓,但依然能维持7%,依然是很大的增速。中国现在在提‘互联网+’,这离不开互联网建设。中国每年数据流量增长非常快,建设需求很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中兴 4G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