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智能汽车:苹果谷歌需面对三大难题
觊觎者众多 门槛不低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5184.htmQNX是汽车行业普遍采用的内核软件,2011年被黑莓收购;微软Windows in the Car、Linux的Automotive Grade Linux也在发力; 就连芯片巨头NVIDIA也接连发布了两款车载平台:drive CX、Drive PX。Drive CX针对普通汽车,Drive PX针对自动驾驶汽车,涵盖了目前和未来的汽车市场。
传统汽车厂商也在车载领域跃跃欲试。宝马的iDrive,通用的On Star, 现代的Display Audio都企图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
第一,安全性是最大争议。
操作层面上看,以语音为主的车载系统真的安全么?语音环境下,虽然驾驶员视力保持了专注,但他毕竟是分心在同时进行开车和与车载系统互动两件事情。
网络层面上看,如果互联网车载系统能够接管总线,这就相当于让黑客不用任何物理连接,通过互联网或者蓝牙就轻而易举地入侵汽车的机会。而考虑到信息安全,各国政府也很有可能出面扶持自己本国的车企研发车载系统,抵制外来系统。
第二,汽车厂商很难交出核心控制权。
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迄今为止Android Auto和CarPlay都无法控制马力大小,车窗车门。
第三,车载系统的复杂性远高于手机系统。
普通的智能手机使用周期大约只有几年,但大多数汽车内部的零件都要与整个汽车的使用寿命相当,约为十年。无论是设计适配汽车原件的应用,还是对汽车内部的基础设施和布线结构做出改变来适应车载系统,都是非常巨大且细微的工作。
总体来看,市场机遇总是伴随着竞争与风险。谷歌和苹果相伴相争,而代表着传统汽车厂商的大众汽车集团CEO马丁·文德恩和奔驰CEO蔡澈对谷歌苹果的“搅局”都曾表示过欢迎和排斥。或许,一个百家争鸣的环境能让智能汽车更快地落地。做大市场之后,是一家独大还是共分天下,且拭目以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