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中兴通讯的出海之路:“全球+”引领全球化布局
一家美国主流媒体向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向季鹰博士提问:“与爱立信这样的行业领军者相比,中兴这样的中国企业在5G竞赛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向季鹰自信地回答:“我不认为中兴、华为这样的中国厂商与爱立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2G和3G时代,我们远远落后于它,但到4G时,这一差距已经被大大缩小了。当5G时代来临,我们同爱立信将几乎处于同一水平。”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2431.htm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市场立足,表面上看是靠产品、品牌,深层次看还是得有强大的底气,也就是科技创新凝结成的专利。最新数据显示,中兴通讯凭借2179件专利位居2014年全球国际专利(PCT)申请第三。中兴通讯连续第五年稳居PCT专利申请全球前三名,也是中国唯一连续5年获此荣誉的企业。
技术实力永远是高科技企业的“话语权”所在。中兴通讯每年坚持将10%的收入投入研发,近五年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
现在,中兴通讯4G产品已经大规模应用在航空与高铁通信领域。地空宽带正为超过2000架美国飞机提供上网服务。从香港出发飞往美国,毛谦一直和团队保持联络,同事说他24小时在线,用的就是中兴通讯自己提供的地空宽带。
重构——
根在中国的全球化品牌
17年前,当中兴通讯刚到美国的时候,美国人都以为公司里应该摆满了朗讯等美国厂商的设备,然而他们看到的全都是贴着“ZTE”品牌、自主研发的中国设备。中国高科技公司用自己的设备和美国运营商们做商用测试,这对他们触动很大。
现在,中兴通讯已经是拥有全球6万多件专利申请的企业。
作为中国企业最早“走出去”的代表之一,走过而立之年的中兴,技术上与西方巨头从落后到跟随、从齐头并进再到领先——品牌和技术,有如双剑在手,中兴通讯立志做一个根在中国的全球化品牌。
目前,公司在全球布局建设了19个创新中心。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积累,长期本土化的努力,让中兴通讯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3月,中兴通讯宣布LTE 4G核心网在欧洲高端市场爆发式增长,销售规模同比增加近200%。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已在全球获得超过170个LTEEPC商用合同,进入70%已投资4G网络的国家。
欧洲曾经是思科、惠普、戴尔等美国厂商的传统市场,现在这些厂商每况愈下;相反,中兴通讯则一直在突飞猛进。
30年持续努力,一步步融化国际运营商层层坚冰,中兴通讯从欧美门口的“陌生人”,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中兴通讯提出一个新的核心概念:“全球+”的全球化布局策略,“销售全球化——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人才全球化——在全球各地尤其是高端市场拥有深厚的人才储备;制造全球化——在全球不同国家拥有生产工厂”。这将使中兴的全球化品牌更具有竞争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全球用户的生活品质。
史立荣表示,“我们正在发起以‘万物互联’为宗旨的战略转型,我们要变得更酷、更绿也更开放。”对中兴通讯和中国科技企业来说,总结经验,把握新趋势,寻求新空间,再度扬帆竞逐之时,也是“全球+”故事的开始。
通信相关文章:通信原理
交换机相关文章:交换机工作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