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频频战略收缩 能否成功转型自救?
编者按:索尼通过对手机、电视业务的独立运营,对视频、音频业务的剥离,能成功转型自救吗?
作为消费电子领域曾经的领导企业之一,索尼曾经为消费者带来了Walkman、VAIO、AIBO等工业设计出色的创新产品,而如今深陷亏损泥潭,屡屡传出破产的传闻。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0480.htm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资深人士对笔者表示,索尼近年来的问题在于创新性不足。“在早期,索尼与其他的日系企业不太一样,不像是一个精细制作、稳重保守的典型日本品牌,而更注重创新;但是从2009年左右到现在,索尼给人一种创新性不足的印象,并没有能够推出早期那些具有创新性、领先性的产品。”该人士说。
在张兵看来,产业链布局不完善和市场推广营销较为保守是索尼逐渐丧失优势地位的原因。“以彩电为例,过去10年以及未来5~10年依然是液晶的时代,但是,包括索尼在内的所有日企在液晶产业链布局上是极不完整的,掌握的话语权较弱,自然在产业变局中处于下风。”张兵说。此外,索尼以及东芝、松下、夏普等日企推出的产品价格太高,在营销推广上也不够亲民,企业形象守旧古板,也拉开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目前索尼已经陷入“平庸、昂贵”状态,从产品溢价方面来看,索尼产品比不上美国,而中国企业有着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韩国企业则是不断地通过产品升级换代来提升产品品质,索尼在家电和手机等领域已经丧失了竞争力。
“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战略摇摆不定的索尼要想完成自救,难度非常大。”张兵对笔者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