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安全与国防 > 设计应用 > 目前视频监控遇到的三大难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视频监控遇到的三大难题及解决方案

作者: 时间:2010-05-12 来源:网络 收藏

系统中,常用的类型一般分为DVR、编码直连以及集中存储。DVR存储可以挂载多块硬盘,但这样应用会造成系统负荷增加,故障率提高,同时,由于数据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经常会由于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

编码直连存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编码器上自带的USB接口连接USB硬盘,另一种则是在中心配置NAS(网络附加存储),为前端的编码器提供文件级存储空间,并共享给中心平台以备调用。采用USB硬盘的方式,由于硬盘无法长期在野外工作,所以很少被使用;而采用NAS附加的方式,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主机端同时进行读写,具备非常优秀的共享性能和扩展能力;同时NAS可以应用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部署也非常灵活。但是由于NAS采用CIF/NFS协议进行数据的文件级传输,所以网络开销非常大,特别是在写入数据时带宽的利用率一般只有20%-~40%之间,这就对传输网络造成极大的压力。所以目前NAS一般应用于小型的网络数字系统中或者只是用于部分数据的共享存储。

集中存储。在大型项目中,一般都会采用集中存储的方式,进行监控数据的存放。在集中存储系统中,一般选用SAN架构。SAN提供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存储网络,允许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中在一起的时候)更加简化。正是由于这些特点,SAN架构特别适合于大型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存储应用,可以应对上千、上万个前端监控点的存储。目前SAN主要分为FC-SAN(光纤存储区域网络)和IP-SAN(以太网存储区域网络)。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连接线路以及使用数据传输协议的不同。虽然FC-SAN由于采用专用协议可以保证传输时更加稳定、高效,但其部署方式、构建成本均较之IP-SAN高出很多,所以目前在大型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更多采用的是IP-SAN架构。

但随着存储应用规模的扩大,采用通用存储设备,特别是服务器架构的存储设备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本激增

在大型项目中,前端图像信息采集点过多,单台服务器承载量有限,就造成需要配置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服务器的状况。这就必然导致建设成本、管理成本、维护成本、能耗成本的急剧增加。
磁盘碎片问题

由于视频监控系统往往采用回滚写入方式,这种无序的频繁读写操作,导致了磁盘碎片的大量产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将严重的影响整体存储系统的读写性能,甚至导致存储系统被锁定为只读,而无法写入新的视频数据。

性能问题

由于数据量的激增,视频数据的索引效率也变得越来越为人们关注。而动辄上TB的数据,甚至是几百TB的数据,在索引时往往需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

应该说近几年,随着安防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的存储厂商也大都搭上了监控存储的列车。但是目前而言,监控存储设备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于安防企业的解决。

问题三: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应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