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

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

作者: 时间:2006-05-07 来源:网络 收藏

摘要:工业应用中通常要求能够满足多象限运行。零电压开关(ZVS)技术能够显著地降低开关由关断状态转向导通时的功率损耗。然而,大多数文章中论述到的零电压开关变换器仅是单象限运行。本文介绍的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在四个象限内运行、运用软开关技术的变换器。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功率损耗,从而提高功率传输效率。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文中的分析和计算。

关键词:软开关技术 零电压开关 准谐振变换器

1 引言

经典的DC/DC变换器通常体积大且功率密度和功率传输效率低。虽然第一代罗氏变换器系列显著地增大了电压传输增益,提高了功率密度和功率传输效率,但是相对而言,其开关上的功率损耗仍然较大[1-8]。高功率密度的开关电感变换器已成功地应用于DC/DC变换器[7-9]中,但是在开关闭合和关断的转换期间,很大的电流和电压所产生的交叠,会在变换器内部两只开关管上产生较大的功率损耗。

运用软开关技术可以减少这种功率损耗[10-14]。然而大多数文章中论述到的这类变换器仅是单象限运行。本文介绍的新型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能够有效地降低变换器的开关损耗,从而提高功率传输效率。变换器电路如图1所示。电路1实现I、II象限内的运行;电路2实现III、IV象限内的运行;电路1和电路2可以通过辅助开关实现相互转换。每一个电路都是由一只主电感L和两只开关管及辅助元件所组成。假设主电感L足够大,则通过它的电流iL可认为是一常数。源电压V1和负载电压V2通常情况上是恒定的,例如令V1=42V,而V2=±28V[7-9]。

它的四种运行模式如下:

(1)模式A(象限I):电能由V1端传向V2端;

(2)模式B(象限II):电能由V2端传向V1端;

(3)模式C(象限III):电能由V1端传向-V2端;

(4)模式D(象限IV):电能由-V2端传向V1端。

每种模式都有两个状态:“通”状态和“断”状态,其开关状态如表1所示[6,7,9]

表1 开关状态(空白表示关断)

电路、开关或二极管模式A(象限-I)模式B(象限-Ⅱ)模式C(象限-Ⅲ)模式D(象限-Ⅳ)
状态-通状态-断状态-通状态-断状态-通状态-断状态-通状态-断
电路电路1电路2
S1      
D1      
S2      
D2      

2 模式A

模式A是一零电压开关(ZVS)buck变换器,其等效电路、电流和电压的波形图如图2所示。开关导通和关断周期可分为四个时间段:0~t1、t1~t2、t2~t3、t3~t4。导通时间为kT=(t4-t2),此时输入电流流经开关S1和主电感L。整个周期为T=t4。谐振电路为Lr—Cr1。

谐振角频率为:ω=

特征阻抗为:

谐振电压(交流分量)为:

vc1(t)=Z1ILsin(ω1t+α1) (3)

考虑到直流分量V1,电压峰值为:

Vc1-peak=V1+Z1IL (4)

2.1 时间间隔0~t1

当t=0时开关S1关断,电容Cr1上的电压vc1以斜率IL/Cr1线性增加,但始终比源电压V1小,因此,二极管D2上无电流流过。设当t=t1时,电压vc1等于源电压V1,则t1为:

相应的位移角为:α1=som-1(V1 / Z1IL) (6)

2.2 时间间隔t1~t2

在这一时间段,由于电容电压,vC1比源电压V1高,所以电流流过二极管D2。电路Lr-Cr1谐振。电压vc1的波形为一正弦函数曲线。当过峰值Vc1-peak后,电压会下降到0(t=t2)。如果变换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则开关S1在t=t2时导通。由此可见开关S1是在电压为零条件下由关断状态转向导通的(模式B、C、D亦然)。这一时间间隔为:

t2-t1=1 / ω1(π+α1) (7)

同时,流过电感Lr的电流ir也是一正弦函数。当t=t2时,电流ir的相应值ir01为:

ir01=-ILsin(π/2+α1)=-ILcosα1 (8)

2.3 时间间隔t2~t3

由于二极管D1不允许谐振电压vC1为负值,所以vC1=0。续流二极管D2导通,电流ir以斜率V1/Lr线性增加。因为负载电流IL是一常数,所以电流ir在时间间隔t2~t3内从ir01线性变化至IL。设电流在t=t3′时为0,则

t3`-t2=-ir01Lr / V1 (9)

t3-t2=(IL-ir01)Lr / V1=IL(1+cosα1)Lr / V1 (10)

2.4 时间间隔t3~t4

在这一时间段,负载电流由电源提供,二极管D2始终处于截止状态。输出电流等于流过主电感L的电流IL则输入电流平均值I1为:

因此,

导通占空比为:

整个开关周期为:T=t4 (14)

相应的频率为f=1/T (15)

3 模式B

模式B是一零电压开关(ZVS)boost变换器,其等效电路、电流和电压波形如图3所示。开关导通和关断周期可分为四个时间段:0~t1、t1~t2、t2~t3、t3~t4。导通时间为kT=(t4-t2),输出电流仅在时间段(t4-t3)内流经电源V1。整个周期为T=t4。谐振电路为Lr—Cr2。

谐振角频率为:

特征阻抗为:

谐振电压(交流分量)为:

vC2(t)=Z2ILsin(ω2t+α2) (18)

考虑到直流分量V1,电压峰值为:

VC2-peak=V1+Z2IL(19)

3.1 时间间隔0~t1

t=0时开关S2关断,电容电压vC2以斜率IL/Cr2线性增加。设当t=t1时此电容电压等于源电压V1,则t1为:

t1=V1Cr2 / IL (20)

相应的位移角为:α2=sin-1(V1) / (Z2IL) (21)

3.2 时间间隔t1~t2

在此时间段内,电路Lr-Cr2谐振,电压vC2比源电压V1高,其波形为一正弦函数曲线。当过峰值后,电压会下降到0(t=t2)。如果变换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则开关S2在t=t2时导通。

这一时间间隔为:

t2-t1=1 / ω2(π+α1) (22)

同时,流过电感Lr的电流ir也是一正弦函数,当t=t2时相应的电流值ir02为:

ir02=IL[1+sin(π/2+α2)]=IL(1+cosα2) (23)

3.3 时间间隔t2~t3

由于二极管D2不允许谐振电压vC2为负值,所以电容Cr2上的电压为零。电流ir以斜率-V1/Lr线性减小。因为负载电流IL是一常数,所以电流ir在时间间隔t2~t3内从ir02线性减小至0。设在t=t3′时电流ir下降为IL,则

t3`-t2=(ir02-IL)Lr / V1 (24)

t3-t2=-ir02Lr / V1 (25)

3.4 时间间隔t3~t4

在这一时间段,开头S2导通,负载电流IL不再流经电源。忽略功率损耗,且认为I2=IL,我们得出输出电流平均值I1为:

和 V2 / V1 =1 / T (t3-t1)=t3-t1 / t4 (27)

因此,t4-t3=(V1 / V2 -1)(t3-t1)-t1 (28)

导通占空比为:k=t4-t2 / t4 (29)

整个重复周期为:T=t4 (30)

则相应频率为:f=1/T (31)

4 模式C

模式C是一零电压开关(ZVS)buckboost变换器,其等效电路、电流和电压波形如图4所示。开关导通和关断周期可分为四个时间段:0~t1、t1~t2、t2~t3、t3~t4。导通时间为kT=t4-t2,此时输出电流I1流经开关S1和主电感L。整个周期为T=t4。谐振电路为Lr1-Cr。

谐振角频率为:

特征阻抗为:

谐振电压(交流分量)为:

vc1(t)=Z1ILsin(ω1t+α1) (34)

考虑到直流分量V1,电压峰值为:

VC1-peeak=V1+V2+Z1IL (35)

4.1 时间间隔0~t1

t=0时开关S1关断,电容Cr1上的电压vc1以斜率IL/Cr1线性增加,但始终比电压V1小,因此二极管D2上无电流流过。设当t=t1时,电压vc1等于(V1+V2),则t1为:t1=(V1+V2)Cr1 / IL (36)

相应的位移角为:α1=sin-1(V1+V2) / Z1IL (37)

4.2 时间间隔t1~t2

在这一时间段,由于电容电压vc1比源电压V1+V2高,所以电流流过二极管D2。电路Lr-Cr1谐振。电压vc1的波形为一正弦函数曲线。当过峰值VC1-peak后,电压继续下降到零(t=t2)。如果变换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则开关S1在t=t2时导通。

这一时间间隔为:t2~t1=1 / ω1 (π+α1) (38)

同时,流过电感Lr的电流ir也是一正弦函数。当t=t2时,电流ir的相应值ir01为:

ir01=-ILsin(π/2+α1)=-ILcosα1 (39)

4.3 时间间隔t2~t3

由于二极管D1不允许谐振电压vc1为负值,所以vc1=0。续流二极管D2导通,电流ir以斜率(V1+V2)/Lr线性增加。因为负载电流IL是一常数,所以电流ir在时间间隔t2~t3内从ir01线性变化至IL。设电流在t=t3′时下降为0,则

t3`-t2=ir01Lr / V1+V2 (40)

t3-t2=(IL-ir01)Lr / V1+V2 =IL(1+cosα1)Lr / V1+V2 (41)

4.4 时间间隔t3~t4

在这一时间段,负载电流由电源提供,二极管D2始终处于截止状态。输出电流等于流过主电感L的电流IL,则输入输出电流平均值分别为:


因此,t4-t3 =V2(t3-t1) / V1 (44)

导通占空比为:k=t4-t2 / t4 (45)

整个开关周期为:T=t4 (46)

相应的频率为:f=1/T (47)

5 模式D

模式D是一交叉零电压开关(ZVS)buck-boost变换器,其等效电路、电流和电压波形如图5所示。开关导通和关断周期可分为四个时间段:0~t1、t1~t2、t2~t3、t3~t4。导通时间为kT=t4-t2,输出电流仅在时间段t4-t3内流经电源V1。整个周期为T=t4。谐振电路为Lr-Cr2。

谐振角频率为:

特征阻抗为:

谐振电压(交流分量)为:

vc2(t)=Z2ILsin(ω2t+α2) (50)

考虑到直流分量V1,电压峰值为:

Vc2-peak=V1+Z2IL (51)

5.1 时间间隔0~t1

t=0时开关S2关断,电容电压vc2以斜率IL/Cr2线性增加。设当t=t1时此电容电压等于(V1+V2),则t1为:t1=(V1+V2)Cr2 / IL (52)

相应的位移角为:α2=sin-1(V1+V2) / Z2IL (53)

5.2 时间间隔t1~t2

在此时间段内,电路Lr-Cr2谐振,电压vc2比总电压(V1+V2)高,其波形为一正弦函数曲线。当过峰值后,电压会下降到零(t=t2)。如果变换器工作在准谐振状态,则开关S2在t=t2时导通。这一时间间隔为:t2-t1=1 / ω2 (π+α2) (54)

同时,流过电感Lr的电流ir也是一正弦函数。当t=t2时相应的电流值ir02为:

ir02=IL[1+sin(π/2+α2)]=IL(1+cosα2) (55)

5.3 时间间隔t2~t3

由于二极管D2不允许谐振电压为vc2负值,所以电容Cr2上的电压为零。电流ir以斜率-(V1+V2)/Lr线性减小。因为主电感上的电流IL是一常数,所以电流ir在时间间隔t2~t3内从ir02线性减小至0。设在t3′时电流ir下降为IL,则

t3`-t2=(ir02-IL)Lr / V1+V2 (56)

t3-t2=ir02Lr / V1+V2 (57)

5.4 时间间隔t3~t4

在这一时间段,开关S2导通,主电感上的电流IL不再流经电源。忽略功率损耗,我们得出输出电流平均值分别I1为:


因此,t4-t3=V2 / V1 (t3-t1) (60)

导通占空比为:k=t4-t2 / t4 (61)

整个重复周期为:T=t4 (62)

相应的频率为:f=1/T (63)

6 实测结果

我们以一个±28V的直流电池做为负载、一个42V的直流电池做为电源来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V1=42V,V2=±28V,L=30μH,Lr=4μH,Cr1=Cr2=1μF且体积=40(in3)。实测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其平均功率传输效率高于96%,且总的平均功率密度(PD)为17.6W/in3。

表2 不同频率时的实测结果

模式f(kHz)Lr(μH)Cr1=Cr2(μF)I1(A)I0(A)IL(A)P1(W)P0(W)η(%)PD/(W/in 3)
A234117.162525720.870097.117.76
A23.54116.992525713.770098.117.67
A244116.822525706.67009917.58
B54412516.1325700677.696.817.22
B54.5412516.2825700683.897.717.3
B55412516.4325700690.198.617.38
C444117.6424.2745740.9679.691.717.76
C44.54117.3224.5545727.6687.594.517.69
C454117.0124.8345714.5695.297.317.62
D29.54126.6516.2745746.3683.591.617.87
D304126.3416.5545737.6695.194.217.91
D30.54126.2816.8345735.9706.79618.03

经典变换器的功率密度通常小于5W/in3,因而本文所介绍的这种变换器的功率密度要高得多。由于开关频率较低(f56kHz)且工作在简谐状态,所以高次谐波分量很小。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分析,我们得出其总体谐波失真(THD)非常小,因此电磁干扰(EMI)很弱,可以满足电磁灵敏度(EMS)和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

7 结语

一种新型的四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变换器已开发出来。由于它应用了软开关技术,因而极大地降低了开关功率损耗,实现了高效率的功率传输。由于开关频率较低且工作在简谐状态,所以其高次谐波分量很小。通过FFT分析,我们得出总体谐波失真(THD)非常小,所以电磁干扰(EMI)很弱,可以满足电磁灵敏度(EMS)和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变换器的上述优点和文中的分析。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