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浅谈常见Android装置问题风险与验证架构

浅谈常见Android装置问题风险与验证架构

作者: 时间:2011-11-15 来源:网络 收藏
化的Android行动装置开发商来说,在新产品的开发同时仍须兼顾旧有产品的升级,在此紧凑的开发时程与开发资源的压力下,更须注意升级验证的质量。

  四、应用程序向上与向下兼容性

  对于应用程序(也就是一般我们俗称的App)开发者来说,每当Android操作系统出现改版升级时,就必须重新检视自己的应用程序是否能运作于新的操作系统版本中。然而目前实际的情况是,当消费者的Android装置版本升级时,装置上原有的App可能并不兼容于新版本,必须耗时等待开发商推出更新版本的App;又或者新推出的App只支持新版Android操作系统,而使用较旧版本操作系统装置的使用者便无法在自己的装置上使用新的App。

  除了操作系统版本之外,App在不同装置上的兼容性,更与硬件上的规格差异如OpenGL支持与否、屏幕尺寸、分辨率等有密切的关联,Android 的官方网站也为此特别阐述开发者如何设计出可以兼容于不同屏幕大小的App,即便如此,各家厂商对于Android所进行的差异化设计仍会导致兼容性问题,实际在各种Android装置上的使用者验证,才能确保App的兼容性质量无虞。

  当开发商进行App更新所耗费的时间越长,用户的等待时间也就越久、越有可能转向使用其它开发者推出的同性质App;而一个App所支持的操作系统版本越少,所存在潜在的客户群也就越小。因此,除了App本身是否吸引用户、使用上是否正常流畅外,在设计App时顾及对既有/先前版本的支持、并考虑未来操作系统版本升级如何实时因应,自然也是应用程序开发商所必须纳入考虑的重点项目。

  除了前述这些针对Android装置所常见的问题外,由于这些装置具有网络浏览、影音多媒体、游戏娱乐等多重功能的特色,自然也有许多功能性、兼容性、可靠性的问题会相应产生,像是3G与Wi-Fi模块的讯号接收能力、电力耗损程度、和外接式配件兼容性等等。也正由于Android装置的复杂特性,因此需要透过详细的验证,来确保装置的质量水平。在此百佳泰也根据多年的专业经验,针对Android装置的产品特性,归纳出以下的供业界参考,在此提出几个针对Android装置产品进行验证时,必须注意的归纳汇整出了一套针对Android装置产品特性的验证方法,主要的和测试项目如下所述。

  Android装置与重点测试项目

  若从验证架构来看,主要可以区分为三大块:硬件(Hardware)、操作系统(OS)和应用程序(App)。硬件面的验证包括了装置中各种零组件的功能性、新组件采用的合适度与不同模块间的兼容性等等;操作系统的验证包括了厂商客制UI与原生Android系统的整合度、版本升级时的正常运作能力、以及最深受重视的安全威胁排除等等;至于应用程序的验证则包含了App本身的功能性和易用度、以及App和操作系统间向上/向下以及各种装置硬件与屏幕规格的兼容性等等。唯有这三个面向都能兼顾,才能视为是对Android装置的通盘性验证。

  Android装置的通盘性验证

  至于在实际的测试重点上,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功能性Functionality

  为确保Android装置能被用户正常的使用,功能性的验证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从通讯模块(Wi-Fi、3G、GPS、FM、Bluetooth等)、触控屏幕(包含各种感测组件)、相机模块、传输接口(USB、HDMI等)、影音播放功能、收录音功能、扩充插槽、系统运作能力(多任务运算、DRM功能、安全防护)以及其它特殊功能诸如陀螺仪、磁力仪等等,都是必须涵盖的范围。

  应用程序Application

  不论是智能型手机或平板电脑,举凡是Android装置的一大卖点就是,除了内建的基本App外,还能够让用户自由下载更多不同功能类型的App。通常本机预设的App不外乎有网络浏览器、影音播放器、记事本、讯息收发、电话拨打、联络簿、和地图等,这些App与本机的兼容性都必须在出厂前确保能被良好操作,避免造成系统当机、数据遗失等问题;而用户可自行的第三方App则是五花八门,从各种游戏、电子书、生产力软件、通讯工具、实时同步软件等无所不包,要一一测试保证这些数十万的App都能与用户的装置完全兼容,将是相当旷日废时的作法,因此,过滤这些App并挑选其中最具代表性、及最需要被验证的App,便是在验证前必须做好的功课。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第三个验证重点则在于不同装置间的互操作性。由于Android装置提供的功能就像一台微型电脑,因此在许多使用情境下,都可能需要与许多不同电子产品连接使用,像是透过无线AP上网、和其它装置相互进行数据传输、外接键盘鼠标、无线打印等等,也正因为如此,与大量的市面上主流外接装置和消费性电子产品进行互操作性验证、确保功能正常,避免大众产生「某一品牌的Android产品经常无法被侦测使用」的负面印象,自然是为维系使用者良好观感、并维护产品良好口碑的必要措施。

  第三个验证重点则在于不同装置间的互操作性

  Android兼容性Android Compatibility

  为确保市面上五花八门的Android装置与操作系统的高度兼容性,Google也设计出了一套Android兼容性计划(Android Compatibility Program),唯有通过这个计划,才能确保该受测装置是属于兼容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装置,也才能使用Android的商标图像、并使用Android Market。所谓的Android兼容性计划包含了CDD文件(Compatibility Definition Document,兼容性测试纲要)与CTS套件(Compatibility Test Suite,兼容性测试套件),装置厂商必须要先遵照CDD文件里的规范,规范中定义了各个不同Android系统版本必须包含的功能项目以及需支持的软硬件能力、效能层级、安全性规定等,然后再进行CTS套件的测试。所有在CTS套件测试中产品的问题错误,都必须修正通过后,才算兼容于Android操作系统。

  然而,目前的CDD文件与CTS套件仅属于基础等级的规范,提供的是能够一体适用的测试方针,无法囊括各种必须验证的面向,更多进阶的功能性审查仍然有赖各家厂商的内部自行验证。有鉴于此,百佳泰现阶段也开始与多家大厂合作,除了持续钻研进阶自动化测试工具与程序的研发外,也针对不同大厂的Android装置特性提供专属的测试计划与产品设计建议,以满足不同厂商在各种功能项目上可能会有的兼容性验证需求。

  储存媒介Storage

  Android装置通常以内嵌式eMMC作为储存媒介,然而基于NAND Flash的技术基础,虽然适合行动装置使用,但也较传统储存方式容易出现数据漏失、效能退化以及耐受性等问题。试想,若是使用者随手拍下的照片、临时记下的重要事项、或是任何时间利用平板电脑制作的会议数据就这样凭空消失,对用户来说会是多大的损失、对产品本身的可靠度更是一大伤害。因此,确保储存媒介的数据维护完整度,也是验证Android装置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之一。

  无线联网能力Wireless Connectivity

  智能型手机和平电脑让行动上网成为可能,也让相关装置有更多需要关注的面向,像是网络芯片的兼容性会不会造成收不到讯号或是讯号微弱的问题、在机构设计上模块摆放的位置是否会造成不同讯号源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接收质量、接收器的灵敏度、以及作为Wi-Fi热点时能否正常分享讯号等等,对于随时随地可能需要使用网络的用户来说,可携装置是否具备顺畅的连网能力,绝对是影响购买与否的关键。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