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产生SPWM波在UPS电源中的应用

单片机输出的SPWM信号和正负半波信号分别加到U3D的12和13脚,此图只画出了同一个桥臂的两个IGBT的驱动波形产生电路,另一桥臂的产生电路与此电路完全相同,只是在输入的正负半波信号前加了一个反相电路,使得不论是正半波还是负半波,桥臂1和桥臂2的U3D的11脚总是一个为SPWM信号,另一个为低电平。经过后面的电路变换后,为SPWM信号的桥臂得到两路互补输出的SPWM波形,为低电平的桥臂则得到一个持续的高电平和一个持续的低电平,从而实现逆变全桥的驱动。
由于同一桥臂的两个IGBT互补导通,死区时间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可能出现桥臂直通现象,导致器件甚至整个电损坏。图7中的R2、C2就是用来设定死区时间的,通过RC电路的冲放电得到

一个时间的延迟,再经过门电路的处理加到SPWM信号波形中。通过改变R、C的大小就可以调整死区时间的长短,本电路中电阻取1000欧姆,电容取6.8nF,得到5us的死区时间。
通过电路变换最后得到的逆变桥的四路驱动波形如图8所示。IGBT驱动采用低电平有效,由图可以看出,在同一桥臂上下两个IGBT驱动波形中,从一个驱动波形的低电平变到另一个驱动波形低电平时,有一段两个信号都为高电平的时间,也就是两个IGBT都不通的死区时间,防止了逆变桥的直通。
5 结 语
本文介绍的这种运用PIC单片机产生SPWM信号控制逆变桥的方法在UPS电源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同时,这种产生SPWM波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正弦波逆变电源中。
参考文献
【1】《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Reference Design》1997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2】何应龙 李雪银《PIC16C7X入门与应用范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谭政华等《智能化逆变电源研制及其SPWM波软件生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0年2月 第34卷第2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