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管理芯片的研究及其低功耗设计 — 数模混合电路的低功
③编码优化
常用的二进制编码中,采用所有空闲的高位作符号扩展位,这将增加耗能的跳变。符号-数值编码(如格雷码等)方法只用最高位代表符号,如果用它来代替二进制编码,可以减少由于数据符号改变而产生的功耗。
2)动态功耗管理技术
是系统级功耗优化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根据负载的请求,子系统可以分为工作和空闲模式。在空闲模式下,可以将子系统关断,进入低功耗的待机(Standby)
和不消耗能量的睡眠(Sleep)状态;反之,则将子系统唤醒,进入正常的工作模式。
这种有选择地关断空闲的子系统,降低功耗的效果十分显著,如在PC系统级功耗管理中,最常见的是将无执行任务的硬盘和显示器关断以节省功耗。
这种方案的局限性在于,在功耗状态切换过程中,通常有延迟,唤醒处于睡眠状态的子系统也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DPM技术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何时将子系统关断,关断多久;二是是否值得关断,即恢复状态是否需要更多的能量。这些都是判决策略需要研究的内容,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三种:基于超时(Timeout)的方法、基于预估算(Predictive)的方法、基于随机理论(Stochastic)的方法。
和上述改变子系统的功耗状态不同,动态电压等比例变化(Dynamic Voltage Scaling, DVS)技术是根据系统的工作状态,基于区间(Interval-based)或基于线程(Thread-based)来预测系统负载[33,34],动态地改变系统的工作电压。动态电压和频率等比例变化(Dynamic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技术则是同时改变工作电压和频率,获得最低的系统功耗。
和静态低功耗设计相比,DPM技术由于要预测系统和负载、系统和电源的关系,动态地调整工作状态、电压和频率,对系统工作状态的建模、预测算法都更复杂,有更多的工作急待开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DPM技术降低功耗的效果也更显著。
2寄存器传输级
作为综合(排序和分配)的高层次结构,RTL层次将包含一个控制部分(也称控制器)和一个操作部分(也称数据通路),如图2.1. 3所示。

数据通路以寄存器为特征,而控制器是由组合逻辑来实现,因此,RTL级低功耗设计的对象将是时序和组合逻辑,这可以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和VERILOG来实现。另外,RTL的抽象层次决定了它不可能涉及电源电压和电容,因此降低功耗的途径主要是降低开关活动因子,即减小寄存器和组合逻辑的跳变频率。
1)操作数
在RTL层次,操作数分离(Operand Isolation )是针对组合逻辑最常用的低功耗技术,其本质是在组合逻辑模块间加入一个锁存器,当锁存器的使能无效时,寄存器保存值不加以更新,组合路径被隔断[36,37]。只有在进行有效运算时,组合逻辑才有耗能的跳变产生,这样便降低了此模块的功耗。
操作数变形(Operand Transformation)有时也称为数据通路的重排序,即是指在不影响逻辑功能的条件下,以翻转频率最低为策略,对电路单元重新排序来降低功耗的技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