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管理芯片的研究及其低功耗设计 — 数模混合电路的低功
第四,降低工作的电源电压V DD。由于功耗和电源电压的平方项成正比,所以这也是降低功耗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工艺尺寸确定、一级近似条件下,电路延迟与VDD满足下式

即有Td∝(CdVDD)/(VDD-VTH)2,其中W和L分别是器件的栅宽和栅长,μ为载流子迁移率,COX为氧化层电容,VTH为MOS管阈值电压。

正如图2.1.2所示,从电路能量、延迟和工作电压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当VDD在2.5VTH到6VTH的范围内,延迟和能量延迟积的变化比较平缓,在VDD=3VTH时,这两者达到最低值。当工作电压继续下降到接近VTH时,延迟将急剧上升。
为了改善VDD下降引起的电路速度下降,可以采用并行或流水线结构,但这将使电路面积增大;另外一种补偿方法是,通过降低V TH来增大VDD /VTH值,但同时电路漏泄电流将增加,这时可以采用可变电压、可变阈值电压技术解决;在一些非关键电路中,也可以采用多电压、多阈值电压技术加以补偿。
2.1.2数字电路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在目前ASIC设计过程中,常采用的是自顶向下(Top-Down)流程。对功耗的优化也就可以考虑到,在不同的设计层次,有目的地选择上述影响功耗的因素,在给定的性能约束下,实现功耗最小化的目标。
从抽象层次来分,低功耗设计可以分为:系统级、结构级/算法级、寄存器传输级、逻辑/门级和版图级。在设计的不同层次,影响功耗的因素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功耗优化的效果也不同;综合地看,在芯片设计时越早考虑低功耗,取得的效果也越显著。
1系统、结构级
在这个层次上,从系统功能出发,分为静态低功耗设计和动态功耗管理(Dynamic Power Management,DPM)技术两种。静态低功耗设计是在考虑系统的具体实现时,采用不同的电路结构和不同的编码方式,在设计阶段(如综合和编辑)实现低功耗;而动态功耗管理技术是和运行期间的行为密切相关,它需要充分考虑系统和任务或者和负载的关系,做出相应的判决,来实现低功耗。
1)静态低功耗方法
①电路结构
并行(Parallelism)结构是将一个数据处理功能模块分为几个相同的子模块,并行处理数据,然后选择对应的输出。这种方案允许在保持总模块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各个子模块的电压、频率等因素,使总功耗降低,但代价是将增加芯片的面积。
流水线(Pipeline)结构是在保持总体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将数据分段后连续慢速处理,速度余量则可以通过降低电压来降低功耗。如果和并行结构相结合,就可以取得更好的功耗节省效果。
②电压技术
和改进电路结构一样,电压技术也是为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