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研制
4系统软件设计
(1)CAN 总线通讯模块
CAN总线测控系统的通信软件分为3部分:CAN初始化、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
① CAN初始化
其主要是设置CAN的通信参数。需要初始化的寄存器有:模式寄存器(Peli CAN模式)、时分寄存器、接收代码寄存器、屏蔽寄存器、总线定时寄存器、输出控制寄存器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寄存器仅能在复位期间可写访向,因此,在对这些寄存器初始化前,必须确保系统进入了复位状态,并且系统中各CAN控制器的总线定时寄存器的初始化字必须相同。
② 数据发送
现场的各传感器把环境多参数的检测信号(数字量、模拟量、开关量)进行转换处理后,发向CAN控制器的发送缓冲区,然后启动CAN控制器的发送命令,此时CAN控制器将自动向总线发送数据,不再需传感器的微控制器进行干预。若系统中有多个传感CAN控制器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则CAN控制器通过信息帧中的标识符来进行仲裁,标识符数值最小的CAN控制器具有对总线的优先使用权。
③ 数据接收
整个温室微机测控系统中的CAN控制器检测到总线上有数据时会自动接收总线上的数据,存入其接收缓冲区,并向89C52微控制器发送接收中断,启动中断接收服务程序,89C52通过执行中断接收服务程序,从CAN控制器的接收缓冲区读取数据,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工作。
(2)监控模块
集成了所有的数据采集、参数设定、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为了实现操作人员对生产过程的人工干预,如修改给定值、控制参数和报警限等,添加了参数的修改功能;为了建立人机信息联系,并且能将各节点传输来的数据以图形、图表或其它动态方式显示出来,本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具有DDE(Dynamic Data Exchange)接口的MMI(Man-Machine interface)软件;为了更好的管理各种数据,采取了组态控制方式,能够接收来自MMI软件以及用户软件的DDE连接请求,并将该请求传递给通信驱动部分,由通信驱动转换为通信信号通过传输媒体传递给智能模块的固化软件。并将模块的应答作为DDE操作的结果返回给MMI软件及用户软件。
5 结论
将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CAN BUS)应用于智能测控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自主开发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节点,不仅大量节约了资金,而且可以购置通用的同类设备,可节约大量的研发费用;基于工控机的上位机提供了良好的人机界面,使操作更加方便,直观。
参考文献:
[1] 林强,阳宪惠等.现场总线及其网络集成.测控技术,1999,18(5):24-26
[2] 顾洪军等.工业企业网与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4.265-416
[3]肖海荣,周风余.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系统智能节点设计[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1,9(2)
[4]邬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独立CAN器件SJA1000的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3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