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架构的整合趋势分析
(1)统一的储存池:
用户可让SAN虚拟化网间连接器桥接不同厂牌型号的储存设备,分别加载上这些储存设备提供的磁盘区空间,然后将这些来自不同储存设备的磁盘区,共同构成一个储存池(Pool)统一运用。在这个储存池上,可按需要建立虚拟磁盘区,并分别透过不同传输通道加载给前端主机使用。
透过虚拟化网间连接器的储存池,用户可更灵活地运用底层储存设备的空间,在底层异质储存设备之间,调派空间给前端主机使用,用户不用管前端主机存取的磁盘空间,实际上是由后端哪一台储存设备提供。
由于所有储存资源都在虚拟化网间连接器的虚拟层桥接下统一运用,前端服务器与后端储存设备间的连接,也从传统SAN环境中的固定位置连接与空间映射,转变为透过虚拟层的动态桥接,因此管理上更有弹性,空间利用率也能有效提高,不再有之前存储孤岛的问题。
(2)更灵活的连接架构:
由于前后端的所有存取都是透过中转的虚拟层来进行,用于连接前端主机是由虚拟层提供,而非后端储存设备,这也让整个储存环境的主机支持,摆脱后端储存设备的限制。
在SAN虚拟化架构下,储存环境可支持的前端主机类型,是由中转的虚拟化网间连接器决定,用户可将储存池中的虚拟机磁盘,利用虚拟化网间连接器提供的任何主机映射给前端主机,而不用管底层储存设备支持的主机类型为何。
这种特性将能让用户得到更具弹性的存储连接架构。如底层存储设备的主机是FC介面,但经由虚拟化网间连接器的桥接,虚拟层存储池的虚拟磁盘机可改以iSCSI、FC甚至FCoE等不同主机介面,加载给前端主机。
(3)更弹性的进阶应用:
除了更灵活的空间配置与连接架构外,透过SAN虚拟层还可实现更具弹性的进阶应用,如本地端或远端的复制(Replication)、快照(Snapshot)与Clone等。
- 远端复制
复制可分主机端、存储端与网络端等三种类型。许多企业级储存设备都会内建同步或非同步的复制功能,可让用户借以建立本地端或远端的资料镜像备份,以作为本地端或异地端灾难备援的基础,但限制是只能在同厂牌、同系列的储存设备之间执行复制作业。也就是说,用户必须付出双倍投资,购买两套相同的储存设备与复制功能授权。
若改用主机端的复制软件,虽然就不受后端储存设备的类型所限,但这要求在每台需制作镜像备份的前端主机上安装软件代理程式,不仅需付出不少授权费用,代理程式也会影响到主机效能。
而透过SAN虚拟化网间连接器,便没有前述问题。在SAN虚拟化架构下,可由SAN虚拟层来执行复制作业,而不经由前端主机或后端执行作业,复制是在2台SAN虚拟化网间连接器之间进行,因此不用管后端储存设备厂牌型号为何,只要在两个站点分别建置1套SAN虚拟化网间连接器,然后将两个站点的储存设备,分别整合到各自的SAN虚拟化网间连接器储存池中,则2台SAN虚拟化网间连接器之间,便能以储存池内的虚拟磁盘区为单位,来建立复制关系。
- 快照与Clone
当前许多企业级储存设备都提供磁盘区快照与Clone功能,可为本机磁盘制作备份,供资料保护或开发测试使用。但用户环境中若同时存在多台不同厂牌型号的储存设备时,用户必须分别针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