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技术进击,革新升级——《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典型应用与品牌推荐》研究发布

技术进击,革新升级——《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典型应用与品牌推荐》研究发布

作者: 时间:2024-09-26 来源:IDC 收藏

随着生成式AI迎来突破性技术进展,各行业企业均已在生成式AI展开探索。根据IDC调研,已有超过90%的企业开始进行相关的技术试点或应用,相比于全行业的85%的技术渗透率,已走在技术应用的前列。同时,不只是行业的技术渗透率高,在投入方面,已有40%的企业开始自身的模型训练,体现出行业对于生成式AI的高度重视。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带来的影响,如果企业不及时跟进,可能会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颠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409/463236.htm

1727335324425382.jpg

当前在汽车行业已有哪些典型应用、具有哪些潜在效能、具有哪些建设方案、有哪些可靠的技术提供商、车企的部署进展如何、部署中需要注意什么?在此背景下,IDC于近日正式发布了《在汽车行业的典型应用与品牌推荐》(Doc# CHC51467123,2024年9月)。

在研究过程中,有如下重点发现:

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

当前大模型已经全面赋能汽车产业全链路并形成了典型的应用场景。从技术架构上看,具体包括芯片、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通用大模型、大模型开发平台等,上层应用涉及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车端应用等各个方向。从应用场景发展进程看,产品端的大模型技术部署早于企业内部的大模型变革,其中大模型支持的营销类应用、智能驾驶大模型、智能座舱大模型是车企投入的首选。

从部署现状看,车企对于大模型的部署可以分为场景入手、统一大模型建设两条路径

1.以应用入手,强调快速的部署和效益验证

这种方案下,车企各部门选择部署适合的SaaS类产品或接入标准程度较高的应用,以此能够降低技术部署成本,并有利于车企及时完成投资回报。

2.以大模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强调统一的技术部署

此种方案下,车企从模型训练、Agent层开始进行大模型统一部署,并逐步向上挖掘有利的场景。这将利于企业各部门数据、技术架构的统一建设。

当前,多数车企以应用入手的建设路径为主,首先以大模型应用在某一部门的试点为始,验证大模型的能力。第二阶段,将大模型能力在多部门、多场景进行拓展。第三阶段,全面引入大模型能力,不仅关注技术提供商在大模型技术上的能力区别,也关注技术提供商在数据资源、业务理解的上的差异,根据场景需求与技术产品特性,可能布局多类大模型产品。

典型技术提供商与代表性车企

本次研究,IDC评估了众多厂商的大模型产品能力并给出了产品对应的推荐厂商。最终,阿里云、地平线、火山引擎、华为云、科大讯飞、轻舟智航、亚马逊云科技(按照公司拼音首字母排序)入选本次报告。同时,IDC对已经在大模型领域率先展开探索的车企进行调研评估,筛选具有代表性的车企与典型场景进行推荐,入选车企包括,法拉利、广汽埃安、蔚来、小鹏和中国一汽(按照公司拼音首字母排序)。

1727335349934032.png

洪婉婷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大模型迎来技术突破,为汽车行业企业降本增效、进行产品升级提供了新的抓手,各企业纷纷进行积极探索与投入。当前,大模型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营销数据分析、代码助手等场景率先展开落地。随着大模型在多模态能力、响应性能、“小模型”效果等方面不断提升,未来有望在营销内容生成、设计助手等更多汽车行业场景实现价值,赋能企业业务发展与创新。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内容和数据均来源于IDC所发布的报告,所有内容及数据均为我公司所有。未经IDC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关键词: 大模型 汽车行业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