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测试测量 > 设计应用 > 基于半周期积分算法的微小振动测量研究

基于半周期积分算法的微小振动测量研究

作者:赵佳楠 张丕状 时间:2017-03-29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编者按:为了能够监测工厂机器的健康状况,并在机器出现故障征兆时尽早发现,本文设计了一套测量其关键部位振动状态的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基于FPGA的多通道大容量数据采集方案,并使用32片加速度传感器(型号为MPU6050)作为振动数据的采集模块。对保存下来的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去噪。当测量振动幅值时,加速度计的输出信号要经两次积分,引入的漂移将会随时间越来越大[1]。为了减少漂移带来的影响,采用半周期积分算法来绘制机器各个关键部位的振动轨迹。通过绘制的各频率分量的振动波形,并与历史记录相比较,可以起到监测机器工作健康状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941.htm

  将式(1)、(2)、(3)整理,得到下面等式:

  在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后,我们不能对加速度直接进行二重积分,那样会将累积误差无限放大。

  根据单频率振动的特点,我们分别对速度波形和振幅波形的绘制采用半周期积分法。这样就可以在消除累积误差的情况下,很好地绘制出振动轨迹。

2.5 半周期积分法[8]

  振动点在应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在振动点偏离平衡位置最大处,恰好是所测加速度值的一个极值点,也是速度值的零点;在振动点的平衡位置,则是加速度值的零点,是速度值的极值点。

  根据以上特点,在对振动数据的加速度值进行处理时,我们采用半周期积分法,即从一个极值点积分到相邻的下一个极值点,然后积分值归零,再进行下一次积分。

  例如,在由材料内部应力作用下而产生的振动情况中,对加速度从一个极大值点积分到下一个极小值点,对应的速度为从零点经过该速度的一个极大值点到下一个零点;对速度从一个极大值点积分到下一个极小值点,对应的振幅为从零点经过该振幅的一个极大值点到下一个零点。

3 结果检验与分析

3.1 单一频率振动轨迹绘制

  为了验证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算法的优化程度,我们将对一个初始振动幅度为4mm的钟摆式振动进行轨迹绘制。

3.2 结果分析

  图3是一个振动频率为19Hz、初始振幅为4mm的钟摆式振动加速度。

  图4和图5分别是直接积分和采用半周期积分法得来的速度曲线。

  图6和图7分别是直接积分和采用半周期积分法得来的振幅曲线。

  由图4可以看出其有一个由累积积分误差引起的直流偏置分量[9],图6可以看出其由原始加速度经过二次积分对振幅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图7可以看出其最终描绘出的初始振幅第一个极大值点为3.453mm,第二个极大值点为4.206mm,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算法的精度误差。由于其初始值的最大幅度为4mm,其采样点之间的差值会比较大,导致最终积分结果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振幅下降到1mm左右的时候,可以看出该算法精度误差[10]影响就很小了。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振动加速度数据的新型算法——半周期积分法,该算法明显地降低了通过传统积分算法而产生的累积的积分误差,进而更加准确地描绘出了振动点的振幅波形。通过获取该振幅波形一系列无量纲的幅值域参数,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机器的健康状况。

  本文在仿真验证过程中,发现该算法对于振动点加速度数据采集的采样频率依赖性较高。对于振动幅值以及频率较大的振动点,要求采样频率也要相应的提高,以此就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振动波形。

  参考文献:

  [1]严普强,乔陶鹏.工程中的低频与其传感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2,04:3-9+75.

  [2]周东华,胡艳艳.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J].自动化学报, 2009, 35(6): 748-758.

  [3]杨永波. 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状态评价算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3.

  [4]孟小嵩.基于模式库的矿山设备健康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5]袁小宏,屈梁生.机器振动诊断中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07:714-717+730.

  [6]齐国清.几种基于FFT的频率估计方法精度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06,01:86-92.

  [7]张文瑞,张丕状,翟子雄.一种基于六姿态模型的加速度计校准方法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03:37-39+48.

  [8]SUN Yang, HUANG Jia dong, CHEN Da Zhuang. Novel Theory of Identifying Inrush Current Based on Half-cycle Sine Waveform[A].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IITA Association), Hong Kong:,2010:4.

  [9]Haiyong Wang, Min Lin, Yongming Li. A novel dynamic DC-offset canceller[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C Proceedings Book 1 of 2[C].Chines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CIE):,2003:4.

  [10]HUANG Qiang, ZHANG Gen bao. Precision Design for Machine Tool Based on Error Predic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3,v.2601:151-157.


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2017年第4期第47页,欢迎您写论文时引用,并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