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解读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解读

作者: 时间:2016-11-16 来源:广发证券 收藏
编者按:目前世界半导体产业进入到寡头时代,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尽管日本企业在半导体设备行业份额日益减少,但在半导体的一些其他细分行业以及半导体材料领域, 日本企业仍保持着优势地位。

  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主流技术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40261.htm

  产业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源于美国,之后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三次产业转移中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解读


  第一次是在1970末期,从美国转移到了日本,第一次转移后日本成为世界的中心。

  第二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产业从日本转移到了韩国、 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地,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美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多头并立的局面。

  第三次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由于具备劳动力成本等多方面的优势, 正在承接第三次大规模的半导体产业转移。


三次产业转移中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解读


  日本半导体企业发展阶段概述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崛起(1970s)、鼎盛(1980s)、衰落(1990s)、转型(2000s)四个阶段。


三次产业转移中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解读


  崛起:1970s,VLSI 研发联合体带动技术创新

  上世纪 70 世纪初,日本半导体产业整体落后美国十年以上。

  70 世纪中期,日本本土半导体企业受到两件事的严重冲击。

  一件事是日本 1975、1976 年在美国压力下被迫开放其国内计算机和半导体市场;另一件事是 IBM 公司开发的被称为未来系统(Future System,F/S)的新的高性能计算机中,采用了远超日本技术水平的一 兆的动态随机存储器。


三次产业转移中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解读


  1976-1979 年在政府引导下,日本开始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共同组合技术创新行动项目(VLSI)。

  该项目由日本通产省牵头,以日立、 三菱、富士通、东芝、日本电气五大公司为骨干,联合了日本通产省的电气技术实 验室(EIL)、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共投资了720 亿日元,用于进行半导体产业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


三次产业转移中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解读


  VLSI 项目是日本“官产学”一体化的重要实践,将五家平时互相竞争的计算 机公司以及通产省所属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才组织到一块进行研究工 作,不仅集中了人才优势,而且促进了平时在技术上互不通气的计算机公司之间的 相互交流 、相互启发,推动了全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日本 半导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令日本在微电子领域上的技术水平与美国并驾 齐驱。

  项目实施的四年内共取得了约 1000 多项专利,大幅度提升了成员企业的 VLSI制作技术水平,日本公司借此抢占了 VLSI 芯片市场的先机。

  同时政府在政策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日本政府于 1957 年颁布《电子工业 振兴临时措施法》,支持日本企业积极学习美国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的半导体产业。1971 年、1978 年分别颁布了《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进一步巩固了以半导体为核心的日本信息产业 的发展。


三次产业转移中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解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半导体 DRA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