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显神通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四大集团军
红一方面军,名为清华紫光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825.htm紫光是什么来头呢?众说纷纭,我们也不去猜。从明面上就可以看出,大基金的发起单位里就有他,四处收购花钱最多的也是他。
举几个例子:
2013年7月,紫光收购展讯通信,花掉17.8亿美元;
2014年1月,收购锐迪科,花掉9.1亿美元;
2015年9月,收购西安华芯;
2015年11月,收购同方国芯,后者市值为31亿美元。两年时间,就将国内最好的独立芯片设计公司全部收入了囊中。
2015年5月,紫光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通信51%股权,花掉25亿美元;
12月投入20亿美元成为台湾两家封测厂矽品和南茂科技的股东……他的最新一步,则是花40亿元在厦门造一座集成电路产业园。
累计下来,两年里花掉的钱已经过百亿美金了,钱,对于紫光来说,似乎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尽快把他花掉的问题。简单来说,紫光所承担的角色,就是集成电路领域的京东方,甚至是京东方的升级加强版,目标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撑起本土的半导体产业。
红二方面军,名为武汉新芯
事实上,除了国家大基金,还有一些地方小基金,比如上海小基金,就有600亿元的规模,厦门小基金有500亿元的规模,北京和武汉小基金,则有300亿元的规模。
而武汉新芯项目,则得到了武汉的全力扶持,气魄之大,同样不遑多让。这个项目是有一些历史积淀的,早在2006年就已经成立了。不过由于技术、人才、资金各方面的限制,一直在亏损中苦苦挣扎。直到今年,政策的春风吹来,武汉新芯忽然发现自己竟然站在了风口之上,一下子就获得了地方政府240亿美元的投资。
如果要拍一部“微微一笑很倾城”,武汉新芯必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目前,该厂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存储芯片生产能力的FAB厂,代表性产品包括45纳米和65纳米闪存。而另一个通过美国飞索半导体获得的3D-NAND技术,更是成为其他地方军艳羡的对象。
什么是3D-NAND技术呢?简单来说,现在的闪存都是平面技术,由于技术上已经逼近物理极限,想要进一步提升容量,就只能往3D立体的方向去发展了。在这方面最领先的是三星,人家已经玩到48层了,明年就将实现64层,而另外两个玩家东芝和英特尔同样在这个领域有着不菲的投入。
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的武汉新芯,实际上通过二道贩子飞索获得的只是9层3D NAND技术,离三星整整落后了三代。但不管如何,这毕竟是中国的独苗,在中国半导体产业追赶先进的竞赛中,他必将获得如洪水一般泛滥的资金关照。
红三方面军,名为福建晋华
福建是本届政府的龙脉宝地,投资大手笔当然少不了。本项目一期投资370亿元,落户晋江。小小晋江当然是没有那么大气魄的,背后其实也是大基金在筹划。6月底,大基金联合福建、泉州、晋江三级政府一起搞了个小基金,规模为500亿,自然就是为晋华保驾护航的。
另一方面,晋华也和台湾联电搭上了关系。据悉,联电将接受晋华委托开发DRAM相关制程技术,由晋华提供资金,技术成果双方共享。为此,联电已抽调了超过百人的技术团队来配合。
红四方面军,即将落户合肥
合肥作为中部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可谓吸足了眼球。先是海尔、格力、美的先后落户,接着成为京东方最大的平板液晶生产基地,2015年还吸引来了台湾力晶的一座12寸晶圆厂。
在去年那座晶圆厂的奠基仪式上,大基金总经理就曾经公开表示:合肥要有打造“中国IC之都”的信心和决心!合肥到底何德何能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一来是中科大的教育资源优势,二来就跟福建一样,背景深厚。
最新信息显示,美国恩智浦半导体已经将其旗下的两块业务分别以18亿美元和27.5亿美元出售给一家中国国有投资公司,其股权将被注入一家合肥国资委属下的上市公司,而相关的生产基地也将落户合肥。传闻尚未被证实,但是机会很大。
四大集团军各显神通,这倒让目光如炬的高层有点担心了。
4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上差距悬殊,一个很突出的原因,是我们的骨干企业没有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形成协同效应。”
三个月后,红一方面军吃下了红二方面军,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项目总投资1600亿元。紫光董事长赵伟国任长江存储董事长,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也是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任副董事长,武汉新芯CEO杨士宁任总经理。
这里面,杨士宁是什么来头呢?从简历上看,其曾经先后任职英特尔、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中芯国际,干的大多是CTO的活,有着丰富的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此次操盘长江存储,团队大多是从中芯国际跟来的,如今积聚了大基金、紫光、武汉新芯的洪荒之力,成败在此一举了。
长江存储的新产能和工厂将在2018年释放,到时全球将有至少20座新建晶圆厂同时落成,其中10座将会位于中国。那时候,将会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最艰难的日子,就看谁能够熬得住天文数字般的亏损,并且在技术的合纵连横中奔跑胜出。
这注定是一场惨烈的生死之战,而为了这一战的“只许胜,不许败”,中国政府压下的赌注已经超过了1500亿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