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显神通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四大集团军
中国的产业转型有低谷,有波峰。低谷是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的行业,波峰是大飞机半导体等产能不足的行业。是的,产能不足,以至于需要大规模的从海外进口,这就给本土投资者提供了一桌饕餮盛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825.htm市场有多大呢?
先普及一个概念,半导体可以分为四类产品,分别是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分立器件和传感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集成电路,占半导体市场的81%,占了绝对主导地位。所以很多人将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混为一谈。
2015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所花掉的钱高达2307亿美金,是第一大宗的进口商品。而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估算,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增速是全球平均的3倍,在10年之后,将进一步达到全球的45%。
这么庞大与重要的市场,目前95%以上的产品供给都来自外资,这是中国政府不能容忍的,为了能夺回这个战略命脉行业的控制权,一场由国家主导的投资浪潮就此掀开帷幕。
这场浪潮的起点,是2014年6月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紧接着是一年后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放在了第一的位置。
有了军令状,就得有雷霆动作,我国政府一旦重视起来,魄力之大通常超乎你的想象。具体来说,就是三个方面:
1、顶层设计:国务院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2、中间支点:2014年成立国家IC大基金等机构,提供投资、财税、信贷、上市等全方位便利;
3、底层运作:整合有潜质的人才和企业,统一行动。
先从大基金说起。
大基金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中国移动等15家企业投资,法人代表是工信部财政司司长。首期募资1387亿元,至2015年底已经花出去了426亿元,其中芯片制造业投资占45%,芯片设计投资占38%,其余为封测和装备投资。二期基金即将开始募集。
他是这场投资浪潮的关键推手。
那么,这些钱花的有什么讲究吗?当然是有的,半导体产业可以大致划分成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层面:
高端就是上游的IP开发、设备制造、材料三个部分,这是利润率最高,也是技术门槛最高的部分,但整体市场规模并不算大。就像豪车奢侈品,利润率虽然惊人,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未必有利可图。
中端包括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这是规模最大、利润最可观的部分,缔造了英特尔、高通、台积电、三星等一批市值千亿的巨头,以及无数的百亿美元企业。只有夺下这个山头,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才算达成。
低端主要是封装测试和其他的模拟电路、传感器、分立器件等分支行业。这些行业或者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进入比较容易,或者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投资吸引力不大。
最早的投资正是从最底层的封测行业开始的。
大基金看中的三个种子选手分别是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尤其是长电科技,可谓是前锋部队。2015年1月,长电科技以7.8亿美元收购全球第四大的封测企业新加坡星科金朋,大基金在背后居功至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星科金朋2013年末总资产144亿元,而长电科技只有75亿元,相当于后者的两倍。而后者的收购款大约是48亿元,并且是全现金交易。这是典型的“蛇吞象”,以长电科技的实力根本无法吃下。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大基金送上了1.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送上了1.4亿美元的贷款,还拉来了中芯国际的1亿美元投资,甚至帮助他与新加坡淡马锡牵线搭桥打通政治线。最后,长电科技只花了2.6亿美元,占总交易额三分之一的钱,就顺利的吃下了星科金朋。
这一战,将长电科技从全球第六的封测行业排名,一下子推进到了前三,可谓是改变全球封测行业格局的重要一役。
头炮打响,紧接着就是进入更上游的晶圆制造和存储器领域了。
目前这一块,可谓群雄争霸、狼烟四起,美资的英特尔,韩资的三星、SK海力士,台资的台积电和联电都已经纷纷建厂。从2014年至今,投资金额已超过2000亿人民币。
而本土资本,也开始了悄悄的集结,其中最瞩目的,是半导体四大集团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