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38亿美元收夏普 面板迎来史上最赚钱时代
“供不应求,面板业迎来史上最佳”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535.htm现在看来,这已经不是问题。
4个月前,鸿海决定收购夏普时,整个液晶面板产业正陷入产能过剩的尴尬,仅中国大陆就有十几条高世代生产线。2015年下半年起面板价格一路走低,到2016年4月40吋液晶面板价格为79美元,55吋只有175美元,比一年前下跌60%,几乎是历史最低点。
当时业界担心鸿海收购夏普,新的产能释放会加剧价格下滑。没想到仅仅4个月后,供求关系作用下价格就开始回暖,现在40吋面板的价格飙升到了100美元,55吋为182美元,32吋也从4月的54美元涨到了68美元。
虽然第三季度是彩电业传统旺季,不过价格从8月就开始飞涨还是出乎意料。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等尺寸液晶面板缺货幅度高达200万到300万片,占总需求的15%以上,预计每月价格涨幅将达到3到5美元。台湾厂商友达和群创都在增产应对。友达光电董事长彭双浪说,这种供不应求的盛况是2007年以来的第一次。
价格越来越低,屏幕越来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这是彩电业无可争辩的主旋律。中怡康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55吋电视成为销量第一,占比达到22.7%,增长超过60%,4K超高清电视的渗透率接近40%,在65吋以上市场更高。本届巴西奥运会首次采用了8K直播,8K登陆的速度比预想中更快,这意味着面板业迎来了巨大的升级空间。
鸿海已经准备在高雄投资880亿建立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以满足苹果的要求,但仅仅依靠苹果是不够的,鸿海需要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多订单。
“鸿海最靠谱的新产业”
鸿海刚刚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营收下滑5.2%至294.5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21%至5.66亿美元,毛利率只有6%,净利率为1.92%,创12个季度来最低。这个水平远低于外界预期,当天鸿海股价下跌3.69%。
外界认为,苹果iPhone的销量下滑拖累了鸿海集团,后者旗下的富士康是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2016财年第三季度苹果营收、净利双下滑,营收为423.58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96.05亿美元,净利润为77.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6.77亿美元下滑27%。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降幅达到33%,失去了苹果第二大市场的地位。
鸿海不是唯一受苹果拖累的公司,苹果的另一家屏幕供应商JDI第二季度亏损了1.15亿美元。
郭台铭在6月份的年度股东大会上称,公司面临艰难的商业环境,将专注于投资下一代技术,其中就包括液晶面板和OLED。
郭台铭早就希望摆脱对苹果的依赖,这些年鸿海尝试过做手机、电动汽车、零售和电子商务,2016年6月鸿海最新推出了金融在线平台做供应链金融,同时涉足P2P业务。但这些转型都收效甚微。
38亿美元拿下夏普后,鸿海在液晶面板上突围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就在收购夏普之前,富士康刚刚向深圳的一家液晶模组生产商投资2000万美元,意在布局整个显示产业链。
2015财年鸿海集团营收为44830亿新台币,约合1354亿美元,同比增长6%,为近年来最佳,但低于郭台铭此前设定的10%目标。按照他的计划,鸿海要成为营收10万亿新台币的巨型企业,夏普是重要的增长引擎。
不过鸿海依然面临激烈的竞争。2016年下半年起更多大尺寸面板厂将开始量产,比如京东方在合肥的10.5代线和福州8.5代线,惠科在重庆的8.6代线,中电在咸阳的8.6代线等等。同时各大厂都在增加55吋以上出货量,鸿海能分到多大的蛋糕还是未知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