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业崛起策略:三驾马车并用
全球半导体业已进入新的格局,具体表现为产业趋于成熟,大者恒大,垄断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业崛起,应当采取哪些发展策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7/294131.htm产业越来越显成熟
此前,半导体行业有“吞金兽”与“印钞机”之称。如今,“吞金兽”仍然名符其实,而“印钞机”的提法却可能已经名不符实了。
全球半导体业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它的主要推动力,亦即主要应用市场,分别是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产品,如今正等待新的杀手级应用出现。
之前半导体产业的平均增长率可达17%左右,如今已逐步逼近全球GDP的增长水平。市场公司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的半导体业增长率分别为-0.2%、-2.4%、2.0%及2.2%。
另一个产业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产业进步的经典——摩尔定律已正式被修正,由之前的每两年前进一个技术节点(或者称0.7x),改为如今的2.5年或3.0年(或者0.75x,0.78x)。
产业成熟的结果就是大者恒大,垄断加剧。之前业内有人戏称未来半导体业是三足鼎立。这个观点曾被当作笑话来听,如今却已经接近实现。全球每年近600亿美元的投资中,英特尔、三星及台积电三家占了一半多。许多顶级IDM大厂纷纷由28纳米制程开始停止跟踪摩尔定律,转而拥抱代工,导致全球代工业的表现一枝独秀。
大者恒大,垄断加剧还表现在韩国在存储器中继续称霸,全球DRAM制造商剩下三家(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NAND制造商剩下四组(三星、东芝/闪迪、SK海力士和美光/英特尔),其中韩国的占比已达60%以上。
此外,在全球代工行业中,台积电的市场份额达52%,对全球28纳米及以下代工的占比达到80%。而英特尔在全球排名中地位居首,已经持续达20年以上。另一方面2015年半导体企业的兼并再次进入高潮,并购金额达到1250亿美元。
中国半导体崛起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业开始崛起。
自斯诺登事件之后,中国发出强力呼声要迅速解决半导体业中的自主供应问题。2014年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大基金)”的推动下,又发起新的一轮发展热潮。
此次最大的变化是大基金作为种子基金,引导其它资金共同参与投资,而且是要回报,基金由专业化的公司按市场化操作,尽量减少政府的干扰。尽管全球半导体业处于成熟期,而中国半导体业尚处在新兴产业发展期,两者是不同步的。
在新的格局下,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西方继续阻挠中国半导体业的进步。它们的方法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采用强硬的封锁禁运,如对待中兴那样,发函阻止与中兴的贸易活动,或者发起“337调查”及反倾销惩罚。另一种办法是所谓的“利益共同体”,打着合作共盈的旗号控制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方向,或者削弱中国自行研发的斗志。两种办法交替使用,它们既要拿到该要的利益,又要阻挠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
正如业界的预判,中国半导体业在全球崛起是必然的,问题是发生在哪个时间点,以及能有多大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