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丰田生产方式 没有秘密的秘密

丰田生产方式 没有秘密的秘密

作者: 时间:2016-05-13 来源:汽车行业发展与研究 收藏
编者按:说来说去,全都是美国的东西,为什么到了丰田哪里就成了秘密呢?

  比如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是准时化生产和自働化。有人发现,日本人把准时化生产叫做“just in time”,而“准时”的英文应该是“to be on time”。在国内很多场合,当我问及为什么日本人用“in time”,而不用地道的英文“on time”的时候,很多中国人会说,这是因为日本人的英语不好。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5/291106.htm



  而在《生产方式》中,大野指出:彻底杜绝浪费是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其两大支柱是三及时和自动化。所谓三及时,就是“所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刻,能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准时化”与“三及时”还是有差别的,可以理解为在宣传的过程中,丰田生产方式越来越偏离本来的面貌。

  大野说,1937年听到一个人说,美国一个人的活儿在日本需要九个人来做,“我大为震惊”。他觉得,“总不会在体力上,美国人付出十倍于日本人的力气吧?”肯定日本在某些方面有巨大的浪费。因此,丰田生产方式的出发点是“把生产效率提高十倍”。但是,一个明显的困难是,就是日本汽车是多品种、小批量的模式,无法采用欧美自动化大规模生产模式,这就需要另辟蹊径。

  大野说;其实传票卡方式是从美国无人售货商店学来的。从商店方面,必须事前把东西准备齐全,以便顾客随时能买到需要的东西,这比起日本定期上门卖药的富山郎中、走门串户的推销员、在街上叫卖的小贩要合理的多,不必花时间把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的东西搬来搬去。可以把无人售货商店看作生产流水线的前一道工序,顾客是后一道工序,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候到前一道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零部件。



  其实,福特生产方式也是“三及时”,但是福特的方式是上一道工序送到下一道工序,大野的方式是后一道工序到前一道工序领取,也就是把推送方式变成拉动方式,这是大野思维的核心,而其他的不过都是工具而已。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真正算是大野发明的就是传票卡。所谓的持续改进,不过是TQC(全面质量管理)里面的东西,而TQC是美国人戴明创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在美国推广不开,跑的日本去推销,反而成功了。TQC里面的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PDCA持续改善等等,只有在日本的企业里可以实施。

  其实日本人降低汽车生产成本的秘密武器是“价值工程(VE)”。按照这个理论,价值=效用(功能)/生产费用(成本)。在同样的成本下,质量较好、可靠性高的汽车价值就大一些;在同样的质量、可靠性下,成本低的汽车价值就高一些。价值工程认为,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节省出来的。产品设计决定了产品的总体功能和结构,而功能和结构一定,总体零组件的构成和成本的大方向即确定。产品设计决定了材料的类型、规格和用量,而采购成本往往占产品成本的60%以上。产品设计对产品的生产加工难度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戈恩一眼就看出日产汽车的问题。价值工程也是美国人发明的。



  丰田生产方式需要工人的更多付出,干得很辛苦,连美国人都看不下去。《汽车大战》一书写到:“当美国人到日本工厂参观时,觉得工人就像人肉机器人一样,很难想象美国工人也会像他们一样勤奋工作。”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1982年,日本记者镰田根据在丰田工作的经历写了一本书《绝望的汽车工厂》,他感到丰田的工人有一种“绝望感”,因为例行工作的单调和公司视他们为人肉机器,不但会指派额外的工作,还会经常被要求加班。玛丽安·凯勒写到:“很少有人知道大野在50年代引进这个生产体系时,曾经遭受公司工会的强烈反对,他们拒绝加快工作速度、增加工作份量、延长工作时间,但是大野和工会领导人之间关系密切,使他的计划得到支持,反对的工人则被开除。”美国《时代》杂志记者埃德温·莱因戈尔德曾经接触过大野,在他的笔下,大野简直就是一个魔王,“每个为他工作的人,无不惧怕三分;他无情地驱使他们,派给他们无法完成的工作,随便责骂他们,嘲笑讥讽他们,随手拿东西摔他们,甚至用脚踢他们。”大野后来承认,“如果我面对的是日本国家铁路工会或是美国工会,恐怕早就被谋杀了。”这种方式在西方绝对行不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丰田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