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区别,本质上是学霸和学渣的区别
今晚7点,比亚迪的“BYD Dreams 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新车比亚迪元上市。BYD Dreams,比亚迪的梦想是什么?三年前王传福曾说比亚迪有三大梦想:电动汽车、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目前看来,在电动汽车层面,改变世界的不是比亚迪,而是特斯拉。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89521.htm比亚迪自称“新能源汽车引领者”,其实应该在前面加个“中国”,放眼全球,比亚迪并不是引领者。

4月1日,特斯拉Modle 3上市那天,王传福表示特斯拉Model 3的多方面性能均低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4月7日,特斯拉宣布Modle 3首周订单量32.5万辆。
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6.17万辆,今年的目标是15万辆。

特斯拉Modle 3
二者产品层面的对比,有很多文章都说过了,我不再赘述。来换个角度,看看两个汽车品牌企业文化上的区别。
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区别,本质上就是一群学霸和一群学渣的区别。
郑文杰是特斯拉总部的一名工程师,他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
早 晨9点上班的已经很难找到停车位, 只要早晨过了9:30才来上班的基本就找不到停车位了。 大家可能会问, 开车来了找不到车位怎么办呢? 现在公司请了专门的 valet parking 公司, 专门派人过来帮助员工泊车。大家可以理解为你把车开到正门门口, 甩个钥匙给工作人员, 拿个票你就可以进门上班了, 工作人员会帮你找位置停车的。下班了把票再给工作人员, 他们又帮你把车开到你面前了。
Elon的桌子就是完全开放的,这种环境的设定也是Elon的决定, 他觉得这样开放的工作环境更有利于信息的交流。 打断公司阶级的存在更是让员工之间的交谈变得更加直接、快捷。
总得来说,作为公司CEO的Elon不可能不想提高员工的待遇,但因为其对市场的敏锐察觉力,他以及公司决策层认为用现在的营收给未来投资会是对公司和员工未来更好的选择。我包括很多工作员工也坚信未来的特斯拉在员工待遇上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成绩。
所以说牛逼的不仅仅是技术,牛逼的更是人,和他们对待自己产品的责任感和那份炽热的心。
某位匿名特斯拉员工这样说:
我的桌子离他距离很近,但能见到Elon的机会很少,因为他起的很早。这边早上9点上班,他常常7点就走了。要见他只有坚持天天早起。
Tesla伯克利、斯坦福这两牛校的特别多;我这样本科二本+硕士AD狂校,凭Project杀进来的人也有。
在此强烈推荐Tesla的实习生!因为在Tesla的实习生,说的夸张点,是当高级工程师用的,干的都是独当一面的活。认识的几位Tesla的实习生,能力之强让我非常钦佩。
特斯拉找来这样一批大牛是为了装样子吗?还有谁觉得特斯拉的核心技术是外包的?反正我觉得这些大牛是不屑于去做营销的。

工作时的Elon
特斯拉菲蒙市工厂投资约16亿美元用于扩充设备和增添劳动力,其冲压生产线、车身中心、烤漆中心和组装中心有超过150台机器人参与工作
而比亚迪是什么情况呢?
来自王传福百度百科:
有人评说,王传福蔑视现有的商业秩序和游戏规则,“他信赖年轻的工程师胜过资深的欧美技术专家,他认为什么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价买的更管用,他觉得技术专利都是‘纸老虎’”。
投资一条电池生产线,要几千万元,没钱怎么办?自己造。王传福“土办法”看上去很笨拙:自己动手制造生产设备,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没钱,难道还没有人?比亚迪的“制造秘诀”,是“半自动化加人工”,也有人称“小米加步枪”。
如此“手工打造”的车,怎么让人放心质量。
自主开发出了TID、DCT这么多技术,那么比亚迪的员工是什么水平呢?
比亚迪员工写的《比亚迪的人才结构》一文说:
国家的政策说每年最低工资要上调13%,深圳市的话五年调到2200,目前就现在这个工资结构来讲,就是基层的员工有加班的话收入就是比大学生高,也就是比应届生刚来的时候要高。
所以我们最早招的学生都是招全国最好的大学,像我们98年99年的时候,我们招的一流的都是北大、清华、科大、复旦、上海交大、凡是最好的学校的招,那几年招也可以招到,现在招不到了,现在的这些学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但是前面的5%我们也找不到,那个学生也不要了,他不会到这里来,还有其他挣钱的地方,后面的5%也难找的,读完了大学以后出来也不会太差,其实我们认为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只要领导去培养,给他机会,都可以成长的,所以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公司就是要培养应届毕业生。
这样就是给学生一个方向在公司好好做必然会有回报的,当然了,应届毕业生还是有很多的毛病的,就是很浮躁,很多的学生进来了就想一步登天,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有的会流失。

比亚迪焊接机器人
以下内容选自百度比亚迪贴吧的贴子《为什么BYD老在人才市场上招人?》
模具设计那边加了两个月的班,每天晚上多加2个小时班,但是不给钱,结果员工办法多得很,去那了坐着呗,反正我可以慢慢干活啊,我本来可以干得快的我偏偏慢点干。结果后来还是没加了,因为没实效。
这 个公司没有文化,领导不爱员工,员工也不爱公司,反正这公司不是事业部总经理的也不是部门经理的也不是员工的,而是王传福的,只可惜王传福不知道而已。每 次都只是听说王传福来了,没见过跟员工谈过话的,都是几个经理什么的陪着走走看看吃个饭然后走人,具体怎么样都是下面在乱搞。
比亚迪讲成 本控制,怎么控制的啊,告诉你们吧,员工的工资能少发一点就少发一点,能扣一点就扣一点。过年就7天假,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别人公司有的发个年终奖啊或者 多发一个月工资啊,这里是做梦都想不到的。跟byd群里的一个朋友说过,今年中秋发的月饼,吃了就有人马上坏肚子了,后来说是公司食堂自己坐的月饼,我庆 幸自己没吃,赶快丢了。
你不是干得快吗,能者多劳啊~~可惜能者不多得,还照样是那么多工资~~于是我们都学乖了,反正不给涨工资了嘛,我们慢点干,干快了下个月要给加活的!!!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啊,这么点待遇能买得到咱倾尽全力加班加点为你干活?靠!现在照样是2700+!
其 实比亚迪,有个类似于校训的话:平等激情创新什么来着!平等肯定只能只人格上的平等了,工资待遇上是不可能平等的。创新嘛,要求每个科室每年必须搞出X项 专利去申报,否则没有季度奖,其实季度奖一年发四次,一次625。激情嘛,我们年轻人肯定是很有激情的,但是在这里看不到激情,大家都在想着怎么熬日子快 点熬完合同。
经常吃饭的时候就听说谁谁谁走了,啊,又走了一个啊。有人走了会缺人啊,就到下面车间找些人搞个考试,选几个来顶替刚走的人 干活,待遇呢还是跟车间一样,只是工作环境可能好点了,但是还是很多车间上来的计算机都用不熟练,还得慢慢培养慢慢学习,感觉北京比亚迪就像个培训实习学 校,反正没打算留着人才。
财新网2014年封面文章《重新发现比亚迪》:
不过,尽管有不错的福利,但比亚迪的待遇与同业比并不高,人才流失是比亚迪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比亚迪在业内有“中国汽车工业大学”之称,几乎每家车企都有从比亚迪出来的人,很多是研发骨干或管理层。
最经典的来了,王传福2012年在介绍比亚迪企业文化时说:
我有3万名中国的工程师,这和3万名美国的工程师,成本会是一样吗?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公平。但他们的价值、创造力可以说几乎一样,甚至中国人比美国人还强一点,中国人不像美国人要享受生活,中国人是工作第一。

王传福
中国人是否比美国人强,我不予置评,免得挨骂。但中国人不像美国人要享受生活,中国人是工作第一……这话说的……
是有些中国人工作第一,除开一小部分是真心热爱这个工作外,大部分还不是生活所迫。至于享受生活,谁不愿意享受生活?不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得要钱啊!人家老美是在财富自由的前提下,去享受生活。你王传福舍得多给工资让员工去享受生活么?
王传福说的这些话,叫得了便宜还卖乖。
比亚迪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