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终结后 科技也许会向这3个方向前进
Peter Thiel 有句名言说“我们多年前畅想的是会飞的汽车,但我们今天却只拥有让你输入 140 个字的输入框”。言下之意是我们期待的是足以影响现实生活的深层技术进步,但获得的却是一点线上的娱乐生活方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8526.htm公平地说,虽然我们没有看到 Peter Thiel 呼吁的那个层次的科技进步,现实生活还是获得了极大改善,今天我们已经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科技支撑的生活方式了。
有趣的是,虽然科技的飞速进步的原始驱动力是摩尔定律,但更加吸引人注意的是软件行业。
Peter Thiel 认为“140 字输入框”属于比特的进步,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会飞的汽车”是原子的进步,也就是人们对现实物理世界的驾驭。他认为我们已经看够了互联网和软件的颠覆性,人们需要把一部分力量用在改善现实世界中。这是他自己的坚持,也是他做成如此多成功投资的重要原因:

有趣的是,所谓比特的进步,说到底却是由摩尔定律推动的,后者仍然是原子的进步,但人们往往忽略这一点,将目光集中在互联网上。美国的科技圈对这一点更加先知先觉。尤其在最近五年来,中美两国科技圈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能够清楚反映这一点:在国内,人们更多会去谈“互联网”,而不是“科技”。国内说“互联网金融”,美国说“科技金融(Fin-tech)”,国内说“O2O(Online-to-offline)”,美国说“按需经济(On-demand Economy)”。
现在,我们总结出 3 个目前科技行业认同的解决办法
这些办法也是未来行业发展最重要的 3 个趋势。
1、软件行业的革新

暴力法的盛行其实是一种奢侈。就跟“何不食肉糜”一样,何不用暴力计算去碾压问题呢?反正有摩尔定律在,不愁机器性能不够,而且用不了多久更加强大的设备又要出现。这是摩尔定律带来负面心态,也造成了软件开发的浪费和低效。在经济上这很划算,虽然我的代码实现很糟糕,但没关系,可以凑合着用啊,过两年有了新设备就好办了。
长期来说这不是好事。因为这样看技术的进步更多是摩尔定律带来的更强计算能力、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带宽,软件和算法则相对滞后。
摩尔定律的终结意味着我们可以迎来软件行业的新时代。更多的资金和脑力会被用在像阿尔法狗这样的东西上。有了资源投入,我们很快会迎来更高效的编程语言、编译系统和应用设计。

我们预计软件行业会真正迎来它的成熟时期,工程师将更加关注代码的效率,以及如何更加聪明地利用现有资源做出不可思议的东西出来,例如阿尔法狗。
2、云计算
云计算这个词似乎都被人说烂了。但在摩尔定律即将失效时,它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必然。越来越多的活动发生在移动端: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和其他智能硬件,不仅要求设备更薄,芯片更加微小,而且要求移动设备不发热、低能耗、省电。

同时,以前的“电脑”是独立设备,所有计算能力都存在你的主机里面。软件好不好用还要看你的电脑性能有多少尽量。现在移动设备剧增,越来越多的计算能力被转移到云端。云计算曾经是一个流行语,现在却同时是科技行业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于是芯片厂商需要考虑的人分成了两部分:一方面是普通的消费者和他们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再过一段时间,这一部分设备自身的计算性能很可能不会大幅提升了,但通过为需求和应用设计的芯片,可能会更加便携、省电、易用。另一方面是云计算的提供商,亚马逊 Google微软们,他们不用考虑太多移动端的问题。对芯片厂商来说,这部分用户的占比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受重视。
总而言之,未来几年过了某一个时间点后,作为个人用户,你的所有需求都可以通过“设备 + 云端计算”这样的模式满足。你的随身设备自身的性能不会更强,除非你愿意接受更大的设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