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终将夏普收入囊中 代工厂谋向产业链上游迁移
鸿海与夏普的“恋情”可谓是一波三折。2月末,夏普召开临时董事会,宣布接受鸿海集团的救援重建方案,就在外界认为鸿海与夏普四年拉锯战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但随后鸿海集团又发布公告称,由于收到夏普公司提供的一项关键性文件,这次对夏普的收购将被暂缓。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7766.htm众所周知,夏普当下面临的形式非常糟糕,并不是没有日本国内力量对夏普发起救援,但都以失败告终。而财大气粗的鸿海狂砸资金,意图收购夏普,是为了能有效促进自身转型,带来新的发展突破。但从目前看看,双方的“婚事”仍存不确定因素。
鸿海夏普联姻充满曲折
据相关报道,日本夏普公司不久前召开的临时董事会透露,夏普决定接受鸿海集团7000亿日元的援助,这将成为有史以来,中国企业首次成功收购日本科技巨头。鸿海集团随后一天发布公告称,这次收购计划将暂缓,原因是收到了夏普提供的决定性资料,出于保密鸿海并未透露具体资料内容。
鸿海和夏普已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早在2011年,就有传言称鸿海希望能与夏普就3C产品的制造展开合作,但受到夏普不断下跌的股价影响,双方原本要成立合资公司的计划最终流产。但这次失败的合作并没有动摇鸿海的决心,长久以来鸿海都希望能够收购夏普,夏普越来越糟糕的经营情况,为鸿海的收购计划取得突破口。
今年1月,鸿海宣布将原本计划援助夏普的5000亿日元的资金提升至7000亿日元,这一财大气粗的举措获得了显著成效,夏普方面最终决定接受鸿海的救援重建计划。而鸿海方面却突然宣布暂缓收购夏普,可能是由于夏普的债务超出鸿海预期,所谓的决定性资料,很可能与此相关。此前就有媒体曾报道,鸿海收到了夏普的财务评估报告,其中显示夏普可能存在3500亿日元的“或有债务”,这笔庞大资金或许让鸿海方面难以接受。
就目前来看,鸿海与夏普的联姻成还是波折重重,一些媒体已经又开始唱衰双方的联姻,这不仅仅是由于夏普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日本政府的阻力。
鸿海或为了苹果收购夏普
近几年,苹果产品风靡世界,作为代工厂的鸿海集团也是满面春光,获得了不少收益。但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鸿海的风光逐渐褪去,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转型的艰难。
收购夏普能够有效提升鸿海在苹果面前的话语权。数据显示,虽然鸿海是苹果最大的代工厂,但鸿海能够分到的利润仅为2%-5%,也许在过去这笔利润让鸿海很滋润,但现在显然不可能了,想要更好的生存并转型,鸿海需要有核心技术,而作为液晶面板之父的夏普满足了鸿海的需要。苹果手机成本最高的部件就是显示屏,而夏普就是苹果的供应商之一,且份额不小,收购了夏普之后,一方面能够帮助鸿海获得下一代苹果产品的代工订单,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销售液晶面板来提升自身收益。
虽然三星、LG等韩国企业也在液晶面板市场方面加大力度,但夏普掌握着更具有优势的LTPS技术产能的一部分,在此之前三星公司也在积极争取对夏普的收购,一旦三星收购成功,鸿海将面临更为不利的局面,因此,出于自身生存需要,鸿海对夏普的收购也是势在必得,这也是鸿海大幅提升对夏普援助资金的重要原因。
而与此同时,鸿海也迫切希望能够摆脱对苹果的依赖。作为苹果的代工厂商,这为鸿海带来很大优势,但过度依赖苹果已经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大危机,鸿海已经到必须转型的时候了,收购夏普则有利于推动鸿海的转型,寻求多元化的发展。
布满疑云的未来
先不论鸿海与夏普是否能够顺利联姻,事实上,就算鸿海成功收购了夏普,他们的未来在业内看来并不乐观。
首先是由于夏普本身存在着很大的经营问题,且从目前的相关报道来看,夏普还存在着巨大的债务问题。吃下夏普这块大蛋糕,同时意味着鸿海要为夏普的巨额债务买单,如果发展的不顺利,这笔债务很可能将鸿海也一并拖垮,这是鸿海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目前鸿海宣布暂缓收购的最直接原因。
其次,鸿海是代工厂,而夏普是液晶面板巨头,双方的业务其实风马牛不相及,虽然收购夏普能够有助于鸿海的转型,但他们双方也面临着是否能够顺利融合的关键性问题,此前,鸿海为顺利收购,向夏普做出了种种承诺,其中包括了不裁员,但从种种收购案来看,这点很难实现,如果未来鸿海背弃了对夏普此前的承诺,双方的融合也将更加困难。
最后,还来自日本的国内压力,出于技术与安全的考虑,日本政府可能会对双方的合作进行阻挠,以避免自身技术流入中国,虽然夏普表示已得到鸿海方面的承诺,并不会泄露技术,但显然这点很难安抚日本国内情绪,一些日本网友甚至“宁愿夏普破产”。
由此种种来看,鸿海和夏普这项并购案未来仍是一路崎岖,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现在这成为摆在鸿海面前的巨大难题,更惆怅的是不管选择了哪条路,鸿海似乎都很难全身而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