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时代,把智能可穿戴设备玩出界
人工智能、人机互动、酷炫、时尚、新潮···这一系列“傲娇”名词在近几年的社交用语中被使用的越来越频繁。作为互联网以及物联网获取信息流的入口,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衬托下,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当今社交及社会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甜点,而这道甜点正引发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场激烈争夺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7430.htm有关这一行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和价值的预估一直不少,即便角度不同、估值略有出入,但总的发展方向均指向积极乐观。根据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Gartner的最新预测,2016年将卖出可穿戴设备2亿7460万台,比2015年的2亿3200万台成长18.4%;估计穿戴式电子设备的销售将产生287亿美元营收。其中,2016年AR/VR类头戴式设备(Headset)出货量将高达140万台,相较于2015年的14万台成长10倍,而2017年的出货量则将爆发式增长至631万台。
诱人的市场前景着实让整个行业沸腾。从中国国内的华为、小米、咕咚、联想、中兴等,到国外的三星、苹果、LG、索尼等,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追求者”和“仰慕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杂,行业水准参差不齐,但大家意欲借助这一巨大市场机遇分食一羹的心态却是相差无几。2月18日凌晨5点,Apple Pay正式进入中国,以iphone6发布以来近7200万台的销售业绩,正式向一直以来“三足鼎立(微信、支付宝、财付通)”的支付行业发起进攻。而就在同一天,中国通讯界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公布了首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大规模采购需求。业界分析,这种正式发声,将打破一直以来雷声大、雨点小,单纯依赖线上出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格局。
这对于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而言无疑是一记重大利好消息,为之前有关该产业的某些不确定提供了一颗定心丸。但面对激烈行业竞争,有针对性地开发市场和找准消费者需求极为重要。当前相对无序冗杂的发展状态如何与强大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值得整个行业思考。因此,2016年6月23-24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亚洲智能可穿戴设备峰会2016(http://www.duxes-events.com/swdap2/)”继上一届的成功经验,有望再创行业交流互动的新高潮。上届活动与百度未来商店战略合作,汇聚微软、英特尔、百度、Misfit、华为、中兴、飞利浦、果壳电子、Polar、AIQ Smart Clothing、宏基、搜狗、日月光、路博润、ADI、欧司朗、TUV、UL、汉高等企业高层,取得了极佳的行业沟通和交流合作成果。
而这届峰会得到了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的大力支持,将邀请相关政府及亚洲著名行业协会,解读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最新政策法规和发展方向。同时,组委会将邀请国际知名可穿戴硬件厂商如微软、飞利浦、李宁、华为、中兴、Misfit、Zensorium、奇虎360等和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高层如百度、腾讯等,现场解读医疗健身类可穿戴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多样化产品形式和创新功能,创新原材料和元组件,物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未来应用智慧语音,信息安全以及消费者洞察、营销战略、检测认证等一系列行业热难点。
此外,针对智能可穿戴产业特点,本次会议将通过“论坛+展+产品推介会”结合的方式,聚焦医疗和健身、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专题,以现场产品体验和实质发展经验分析为依托,为参会嘉宾更深入了解该产业提供一个绝佳的全方位交流学习与行业合作的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