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大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的演化及分析和比较
(b) 主电路结构
(c) 功率单元结构
图4 单元串联多电平变换器
由于不是采用传统器件串联方式来实现高压输出,而是采用整个功率单元串联,所以,不存在器件串联引起的均压问题。由于串联功率单元较多,对单元本身的可靠性要求很高。输入变压器实行多重化设计,达到降低谐波电流的目的。
4.1.2 同其他拓扑结构的比较
与采用高压器件直接串联的变频器相比,采用这种主电路拓扑结构会使器件的数量增加。但低压IGBT门极驱动功率较低,其峰值驱动功率不到5W,平均驱动功率不到1W,驱动电路非常简单。由于开关频率低,且不必采用均压电路和浪涌吸收电路,所以系统在效率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功率单元采用目前低压变频器中广泛使用的低压IGBT功率模块,技术成熟、可靠。由于采用二极管不可控整流电路结构,所以,变频器对浪涌电压的承受能力较强。
相对于二极管钳位型和电容钳位型多电平变流器,这种结构避免了使用大量的钳位二极管或电压平衡电容。每个独立直流源与一个单相全桥变流器相连。交流侧的端电压通过串联方式叠加,形成多电平变流器的输出电压。每个单相全桥变流器可以产生一个三电平的输出电压。由m个变流器单元级联而成的多电平变流器的电平数为(2m+1)。
单元级联多电平拓扑结构的优点是:
1)使用串联的方法可以将耐压低、开关频率也不高的功率器件直接应用到高压大功率场合;
2)基于单元串联结构,每个单元的控制逻辑都是独立的,从而解决了中点钳位逆变电路在电平数增加时,开关逻辑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3)各单元互相隔离,串级电路结构不存在静、动态均压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