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领域正在从使用大量内部专用模型转变为使用外部公司拥有的少数大型多任务模型,新型的AI项目已经出现 —— 其中部分人工智能已经由外部模型提供商(OpenAI、Anthropic、Meta、DeepSeek……)实施,非人工智能专家团队现在可以相对轻松地集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人工智能素养在公司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为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技术和维护工作量以及实现以前看似遥不可及的创新用例打开了大门。Gartner预测,2025年全球GenAI支出将达到6440亿美元,较2024年增
- 关键字:
GenAI 生成式人工智能 AI
- 2025年Gartner CIO和技术高管调研发现,平均而言,参与调研的中国首席信息官(CIO)的IT预算预计将在2025年减少0.8%。虽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预算下滑,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仍然成为中国企业机构的首要投资目标。随着GenAI用例逐渐从概念验证(PoC)纳入日常业务流程,企业机构对GenAI的价值主张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仅重视展示价值,到现在不仅关注该技术提供的业务价值,还希望对其使用进行治理。中国的数据和分析(D&A)领导者可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参与GenAI治理。在GenAI部
- 关键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知识孤岛 数智基建
-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使用正迅速扩展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领域,并将显著影响未来社会。本系列将主要通过村田关注的具体应用事例,聊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相关话题,特别关注对电子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01 什么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拥有能够自动生成并输出文本/图像/音乐等多种形式的数据的能力,并且能支援迄今为止由人类承担的创造性作业的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一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从人类准备的文本和图像等数据中提取特征,并能基于这
- 关键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 Gartner最新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在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方面雄心勃勃,但进展缓慢,目前只有8%的中国企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部署在生产环境中。Gartner研究总监闫斌表示:“虽然小规模落地已在多种场景下出现,但大规模企业落地仍然较为少见。企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尚未到达关键里程碑节点。同时,缺少具有显著业务价值的用例、模型(产品)成熟度和企业数据的人工智能(AI)就绪度,是企业生成式人工智能采用面临的首要挑战。”2024年6 ⽉,只有8%的中国企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部署在生产环境中
- 关键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产环境
- 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神经网络模型通常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数千个基于GPU并包含数十亿个晶体管的处理器、高带宽SDRAM和每秒数太比特的光网络交换机要同时连续运行。虽然人工智能有望带来人类生产力的飞跃,但其运行时能耗巨大,所以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显著增加。据《纽约时报》报道,到2027年,人工智能服务器每年的用电量将达到85至134太瓦时,大致相当于阿根廷一年的用电量。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能耗挑战,AI处理器的供电网络经历了多代的发展。这种全面的演进发展涉及电路架构、电源转换拓扑、材料科学、封装和
- 关键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Vicor
- 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神经网络模型通常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数千个基于GPU并包含数十亿个晶体管的处理器、高带宽SDRAM和每秒数太比特的光网络交换机要同时连续运行。虽然人工智能有望带来人类生产力的飞跃,但其运行时能耗巨大,所以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显著增加。据《纽约时报》报道,到2027年,人工智能服务器每年的用电量将达到85至134太瓦时,大致相当于阿根廷一年的用电量。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能耗挑战,AI处理器的供电网络经历”了多代的发展。这种全面的演进发展涉及电路架构、电源转换拓扑、材料科学、封装
- 关键字:
202407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 过去一年,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采用率呈爆炸式增长。2023年Gartner企业机构AI调研发现,GenAI是受访企业部署最广泛的AI技术之一。企业机构在多个业务部门的多种用例中部署了GenAI。尽管这一快速部署前景广阔,但也带来了由于过度聚焦于GenAI而导致AI领域其他应用被忽视的风险。而实际上,GenAI仅占AI版图的一小部分。与此同时,GenAI也不是万灵丹,对于大多数AI用例来说,往往并不适用。此外,许多业务问题需要结合使用不同的AI技术来解决。因此,企业IT领导者应当充分评估GenAI
- 关键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Gartner
- 在近期举办的2024中国科技行业高管交流大会上,Gartner发布了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安全的最新研究。随着Gen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全球超过58%的技术提供商已经在他们的产品中内嵌了GenAI技术。这种技术虽然为企业带来了创新的机会,但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挑战。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曾劭清表示:“GenAI技术在提高业务效率和开拓新服务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它也使企业的安全攻击面扩大,尤其是在提示工程和数据安全方面。GenAI技术为攻击者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利用AI生成的内容进行社会
- 关键字:
Gartner 生成式人工智能 安全 GenAI
- 在近期举办的2024大中华区高管交流大会上,Gartner发布了对基础设施和运营(I&O)的最新研究。ChatGPT自2022年11月问世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引发了一场全球技术革命,超过50%的企业已经开始测试或大规模应用GenAI技术。GenAI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运营模式,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GenAI对I&O团队来说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的运营模式,开启了人类与AI合作的新纪元。在这种新模式下,机器将遵循人类的指令,而不是人类适应机器的语言和操作方式。基
- 关键字:
Gartner 生成式人工智能 基础设施 GenAI
- 在近期举办的2024大中华区高管交流大会上,Gartner发布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重塑业务模式的五步走战略。调研显示,GenAI正在推动业务模式的创新和转型,相关技术包括潜在的未来颠覆性技术,如BloombergGPT,一个用于金融自然语言处理(NLP)的高性能大语言模型(LLM);还包括看似普通但极具影响力的实例,例如人工智能(AI)图像生成器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这些图像生成器简化了创建、调整和展示产品视觉效果的过程,以满足全球不同受众的需求,彻底改变了跨境电商与顾客建立联系、开展业务、完
- 关键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AI
- Ceva市场资讯副总裁Richard Kingston与目前基于云的传统人工智能相比,边缘智能将有许多更小、功耗更低的用例。边缘智能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在MCU和小型NPU上运行的非常小的神经网络(如TinyML),适用于语音、视觉、传感等多种应用,一直扩展到在智能手机上运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由于在设备上运行人工智能成本更低,无需将数据发送到云端,因此边缘智能拥有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将人工智能引入许多行业都极具吸引力,尤其是智能手表、耳塞、智能手机、相机等消费类设备,以及预测性维护、工厂自
- 关键字:
202405 CEVA 生成式人工智能
- Gartner近期发布的2024年CIO和技术高管调研显示,超过60%的中国企业计划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由于中国企业倾向于在本地而非通过公有云部署GenAI,目前的基础设施环境无法支持GenAl项目,这将推动中国企业数据中心的设计转型。Gartner研究总监张吟铃表示:“由于安全和数据隐私方面的担忧以及监管要求,一些企业更倾向于在本地部署GenAl解决方案或微调大语言模型(LLM)。在本地部署GenAl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托管需求,而是可能改变企业数据中
- 关键字:
Gartner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据中心设计
-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可对内容生成和对话式用户界面产生颠覆性影响,作为一项新兴技术,GenAI在数字商务等诸多不同领域展现出了业务和应用前景,企业机构正在快速就其采取行动。2023年Gartner营销技术调研显示,14%的受访者已投资GenAI来支持其营销战略,63%的受访者则计划在未来24个月内采取相同的举措。 应用领导者在过去几个月已对GenAI进行了了解,但他们当前仍然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即GenAI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其与现有技术结合使用,特别是就其再电商等具体领域中的应用
- 关键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商务 Gartner
- ChatGPT的热烈炒作、广泛使用和快速蔓延提升了最终用户对LLM和GenAI的认识,引发了一波商业实验和AI初创企业的浪潮。2023年4月的Gartner网络研讨会发现,381名中国参会人员有70%已经或计划启动GenAI项⽬,其中6%已在生产环境部署了GenAI,26%在试点GenAI,38%处于规划阶段。 CIO及其安全团队需要为GenAI的影响做好准备,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1. 为构建GenAI应用提供安全保护:AI应用攻击面不断扩大,产生了新的潜在风险,需要对现有应用安全实践进行
- 关键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CIO 安全团队
生成式人工智能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生成式人工智能!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