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式低压/大电流输出DC/DC变换器中几种副边整流电路的比较
(a)二极管倍流整流(b)MOSFET倍流整流(c)原理波形
(2)t1—t2:变压器副边绕组电压为零,整流管SR1、
SR2都导通。通过电感L1、L2的电流都在减小,处于续流状态。对应关系式为:VL1=-V0=L1(3)
VL2=-V0=L2(4)
(3)t2—t3:变压器副边绕组上为负压,功率管SR1
处于导通状态,SR2处于关断态,电感L1上电流下降,L2上电流上升。对应关系式为:VL1=-V0=L1(5)
VL2=V2-V0=L2(6)
(4)t3—t4:变压器副边绕组电压为零,整流管SR1、SR2都导通。通过电感L1、L2的电流都在减小,处于续流状态。对应电路方程与t1—t2时段相同。
在一个完整的开关周期Ts中,通过电感L1、L2的电流,都是在各自的0~DTs时间段内增加;在(1-D)Ts时间段内减小,且两段时间内电流增加量与减小量相等。对应如下关系式:L=V2-V0,L=V0,Δi(+)=Δi(-)
整理后可得:
V0=DV2(7)
式中:D=tON/Ts
倍流整流,其实质就是两个电感的交错并联。电感L1与L2上的电压和流过电流相位相差180°,在变压器副边绕组电压非零时,流过L1、L2的电流一增一减,实现了iL1、iL2的纹波电流互消,从而使总的负载电流(i0=iL1+iL2)纹波大大减小。在输出电压纹波要求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倍流整流方式使得L1、L2显著减小,加快了功率级的动态响应。
电感L1、L2电流波形相差180°,其合成电流(i0=iL1+iL2)纹波峰峰值与iL1、iL2纹波峰峰值的关系,用电流互消比例K12表示,K12与占空比D有关,关系式如下:K12=2-(D≤0.5)(8)
其对应的关系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直观地看出,当D=0.5,即V2=2V0时,才有完全的纹波互消作用(输出电流实现零纹波),D偏离0.5越远,纹波互消作用越差。当D=0.25时,纹波互消比例只有67%。因此,在倍流整流拓扑中,为了利用其纹波互消作用,希望D在0.5附近。
3几种整流电路的比较
为了充分认识半波整流、全波整流和倍流整流拓扑的优缺点,便于优化选择,下面从整流管导通损耗,磁性元件尺寸,大电流绕组连接点数,SR驱动方式,原边适用拓扑等多个方面对三种整流方式逐一进行比较。比较基于相同条件下进行,即变换器功率等级,开关频率fs,副边电压Vsec的幅值V2,各拓扑对应定义的占空比D,输出电压VO及其纹波ΔVO要求,输出滤波电容C相同。
图5全桥整流—倍流整流演化过程简图
图6电感电流纹波互消作用示意
3.1整流管导通损耗
(1)半波整流拓扑tON时段内,负载电流IO流过SR1;在tOFF时段内,IO流过SR2。因此在一个开关周期Ts中,两整流管总的导通损耗,相当于负载电流流经一个整流管的导通损耗(损耗计算公式用MOSFET)。基本关系式为:
Phw=m·IO2Rds(on)(9)
式中:m为用作SR1或SR2的MOSFET的并联个数(SR1、SR2并联个数一般相等);
Rds(on)为MOSFET导通电阻。
(2)中心抽头全波整流tON时段内,负载电流IO流过SR1或SR2;tOFF时段内,负载电流在两个整流管上平分,从而减小了tOFF时段内整流管的导通损耗,当用肖特基二极管作为整流管时,因肖特基伏安特性为指数关系,损耗降低量并不太明显。当采用MOSFET作为同步整流管,其电压电流近似呈线性关系,损耗降低得非常明显,一个周期内整流管总的导通损耗近似为:Pfw=m··IO2Rds(on)
D1(10)
(3)倍流整流拓扑SR1、SR2中的电流流通情况与全波整流相似。一个周期内整流管总的导通损耗近似为:Pcd=m··IO2Rds(on)
D0.5(11)
三种整流方式整流管的导通损耗(基准值取为m·IO2Rds(on))与D的对应关系示于图7。由图7可知,D越小,全波整流和倍流整流拓扑中整流管的导通损耗与半波整流相比越小。从损耗角度考虑,当工作在Dmax(全波整流:Dmax=1;倍流整流:Dmax=0.5)附近时,后两种整流拓扑与半波整流相比,并无多大优势。
3.2磁性元件
(1)滤波电感
①半波整流拓扑电感上电压频率与开关频率fs相同,满足规定纹波要求的电感量[7]为:Lhw=(12)
②中心抽头全波整流拓扑电感上电压频率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