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谐振模式下塑料薄膜高压电晕处理负载特性分析
摘要:塑料薄膜的电晕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包装及印刷工业中。为了增强塑料薄膜表面粘附力,必须进行表面电晕处理。介绍了电晕处理过程中气体放电的特性,对工作于串联谐振模式下的电晕负载等效电路及伏安特性作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仿真,与实验测试进行了比较。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9438.htm
1 引言
电晕处理技术是应用高压放电技术使放电极间的空气电离成电晕放电,聚合物等被处理对象经过放电空间接受放电时,其表面即产生极性基团,同时强烈的离子冲击使被处理表面粗化,从而增强油墨及胶水在被处理材料表面的渗透力和粘合力。电晕负载类似于臭氧发生器,属于介质阻挡放电。一般电晕处理装置都是利用串联谐振技术,逆变器经升压变压器输出5~8kV频率为20kHz左右高压方波,经负载与升压变压器漏感谐振到工艺要求的电压(10~20kV)。虽然薄膜电晕处理应用很广泛,但国内生产厂家很少,对于负载的等效电路及伏安特性研究较少,本文在此对其作实验和仿真分析。
2 电晕负载特性分析
2.1 电晕放电特性
电晕放电是一种介质阻挡放电,介质一般为耐热性能好的胶皮或陶瓷。图1是电晕处理装置介质阻挡放电示意图。
图1 介质阻挡放电示意图
介质只覆盖在单个电极上,厚度为Ld,放电气隙为Lg,当作用在电极上电压为Vs时,设介质密度是均匀的,而在介质和放电气隙间电场强度Ed和Eg是不同的。
Ed/Eg=εg/εd
于是 Vs=LdEd+LgEg
因此介质和气隙上的电场强度为
Ed=,Eg=
式中:εg、εd分别为放电气隙及介质的介电常数。
由于电极间介质层的存在,介质阻挡放电的工作电压一定要是交变的。根据交变电压的频率差异,放电的特性有所不同。通常可以分成低频介质阻挡放电和高频介质阻拦放电。前者的频率范围为50Hz到10kHz,后者的频率为100kHz以上。这两种介质阻拦放电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a)低频 (b)高频
图2 不同频率下的介质阻挡放电等效电路
图2中Cd是介质电容,Cg是气隙电容,R是放电的等效电阻,通常Cg《Cd,Vop是作用电压的峰值,V*和Vop*分别是低频和高频条件下回路中的积分电流为零时的电压值。
图3是气隙电压与外界作用电压的关系。在介质阻挡放电的电特性中,放电电压Vd是一个重要的电学参量,它的大小直接与放电的功率有关。可以定义一个平均放电电压Vd,它在放电作用周期内是一个常量。当放电间隙上的电压Vg小于Vd时,不发生放电现象。这时电路是由介质电容Cd和间隙电容Cg串联组成。当放电间隙电压Vg达到Vd时,就出现微放电,而且一直维持到外界电压达到最大值Vop为止。在存在微放电的整个时间过程内Vg≈Vd,放电电压Vd的数值在微放电出现时和截止后的电压值之间。该数值是一个平均值,主要决定于放电气体的成份,间隙中的粒子浓度以及间隙宽度等。
图3 外界作用电压Vs和放电间隙电压Vg的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