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多路无线温度检测系统
4 测试结果及分析
4.1 温度采集及显示
将程序写入单片机中,连好硬件线路,通过键盘设置好温度上下限后,单片机开始采集温度数值。如图6所示,是下位机显示界面,LCD显示报警温度的上下限、当前温度以及下位机的代号。
经过多次测试,将LCD显示的温度与普通温度计进行比较,得到表2中的数据。
经过测试,温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当采集到的温度数值超过设定的上下限时,单片机就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进行温度控制。
4.2 功耗测试
当下位机进入LPM3(睡眠)模式,LCD不显示,但内部时钟仍运行,串入电流表,测量电流值,测得电流为4μA左右。证明系统很好地实现了超低功耗。
4.3 无线模块测试
将无线模块连接好,先进行一对一的收发调试。让下位机1控制无线收发模块发送一连串有规律的数,观察上位机接收的数字。经过测试,3路下位机系统都可以与上位机进行稳定的一对一收发。然后3个下位机都与上位机通信,进行一对三的收发调试,上位机接收3路数据,并且显示。
经过测试,3路都能正常的工作,且误码率低,工作稳定。无线模块nRF24L01的最大传输距离大约为100 m。
4.4 VC界面显示
首先进行上位机的硬件连接,连接完成后进行上电初始化并打开PC机的VC界面。当VC界面正常打开时,会出现“串口已打开”的提示;当VC界面无法正常打开时,会出现“串口无法打开”的提示,出现此情况时首先检测硬件连接,再检查选定串口通道是否正确。PC机最终显示如图7所示。
5 结语
本文描述了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无线温度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通过调试证明系统运行正常,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设计要求。整个系统集成度高,功耗低,温度采集和无线传输速度快,误码低,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易于控制和使用灵活等优点,因而性价比极高。
本次设计的温度精度为0.5℃,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精度;基站为了实现断电存储,可以将数据存储于单片机的FLASH中,上电时单片机从FLASH中取出所需的数值进行显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