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多功能寻呼机信号仪方案设计

多功能寻呼机信号仪方案设计

作者: 时间:2012-02-18 来源:网络 收藏

在图2中,由V7、V8、D12、L1、D13、D14等构成压控振荡电路及射频电路。从U2的5脚输出的POCSAG码(即国际一号码)经R15、R16被送到压控振荡电路的MOD载频输入端,进行±4.5kHz FSK移频键控调制。U1是一块常用的频率合成专用集成块,它的引脚功能参见文献。由U1和压控振荡电路以及U2共同完成所需频率的设定。其基本过程是:由压控振荡器的OUTP端输出的载频振荡被送到U1的8脚,通过U1判断是否满足所需频率的要求。然后U1通过5脚输出频率修正电压给压控振荡的VC端。而U1对频率的修正与锁定都是通过U2中的程序来控制。U1的9脚、10脚、11脚为与U2通信的数据线。光耦G6的1脚通过R2、V1等元件到U1的7脚,由此可以判断所需频率是否锁定。U2的10脚输出是否发射的控制指令,当U2的10脚为高电平时,V2导通、V3导通,从而使压控振荡电路、发射电路得电工作。红色发光二极管D7用于发射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D6用于指示电源接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2063.htm

  由于发码器是通过微机键盘操作,用户界面也是通过电脑显示,所以电路中用了6个四端光耦合器,即电路中的G1~G6等元件构成了单片机U2与微机并口(打印口)进行通信的接口电路。电路中U2的3脚、5脚、6脚为数据输入端,分别接收通过G1、G2、G3传来的微机键盘指令;而G4、G5用来将U2发出的数据传送给微机;G6用来将U1的频率锁定传送给微机。由于发码电路与微机通信采用了光耦合方式,加之发码器的各单元电路均采用了分别稳压供电,因此避免了彼此的相互干扰,使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以提高。

  3 安装调试

  本电路看似有点复杂,其实安装调试都比较简单。要求每个元器件的引脚都必须剪短。只要元器件质量可靠,安装无误,调试就非常简单。全部元器件安装好后,检查确认无误即可通电调试。整个电路只有三处需要调试:其一是L1电感线圈的松紧,线圈绕得过于紧密可能导致频段高端达不到174MHz;线圈绕得过松可能导致频段低端即137MHz附近不能锁定。如果整个电路与微机并口连接后通电运行正常但却没能把呼响,这时就需要调整R16的阻值从而改变压控振荡电路的调制深度,以满足±4.5kHz的调制频偏。当然,如果有示波器、频率计、频谱仪等专用仪器,调试起来就更加简便和精确。如果没有这些仪器,最好有一台频率合成的对讲机对发码信号进行监听,因为通

  常的频率合成对讲机都具有场强指示功能。利用该功能不但可以基本检测出发码器所发信号的强弱,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检测出发码器所发频率的精度,当然这时对讲机一定要设在最小的频率步长,如5kHz。这样通过调节对讲机频率,同时观察对讲机场强就可知道发码器所发频率是否准确,如频率偏高或偏低可调整微调电容C1使之满足要求,若仍不能满足频率精度要求就需要更换12.8MHz晶体J1。如果通电运行电脑屏幕上显示“致命的0号错误”,说明微机与发码器未能建立起正确有效的通信,这时首先应检查发码器与微机并口的连线是否有误,如果确认连线无误,就应当认真检查6个光耦合器是否品质良好,同时检查单片机U2的10MHz晶振J2是否起振。出现“0号错误”一般都是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电脑屏幕上如果出现“致命的D号错误”,说明发射频率未能锁定或压控振荡器没有正常工作。除应当检查与微机的连线和光耦合器外,应着重检查压控振荡器是否起振,频率合成专用集成块MB1504工作电压是否正常,晶振J1是否起振。总之只要安装无误,元器件质量没有问题,一般可以一次安装、调试成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若安装者希望根据自己的意愿修改芯片内的程序,必须将10MHz时钟晶体更换为4MHz晶体,否则不能调试程序,只有当程序调试通过后,才能换回10MHz晶体使单片机正常运行,这是由SP1008单片机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

  4 元器件选择

  采用双面印刷电路板安装,所以实际成品非常紧凑小巧。电路中所有电阻全部采用1/16W的金属膜电阻。电容除电源滤波采用涤伦电容外全部采用高频瓷片电容。V8采用的是截止频率大于或等于1GHz的场效应管,如K192、K241等。D12、D13、D14采用贴片变容二极管。射频管V7的截止频率应不低于600MHz。L1用直径0.3毫米的高强度漆包线在圆珠笔芯上绕5或2圈脱胎而成,前者工作于150MHz频段;后者工作于280MHz频段。L2、L3采用22μH的色环电感。除上述重要元器件外其它元器件无特殊要求。本电路功耗很低,所以用一只5W电源变压器可满足要求。

  5 发码器的使用

  关于信号仪的使用方法,可通过软件界面F1与README.EXE说明文件获得;F2可获得版权信息。仪器控制主界面如图3所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