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RS的大棚智能监控系统
4.2 协议处理器芯片
微处理器通过GPRS模块上网,首先要对模块进行一定的设置,使模块MC35I处于数据通信的状态。通信状态设置后,数据在传输之前必须进行 TCP/IP技术的封装处理,这个任务由TCP/IP协议处理芯片E5112完成。E5112协议处理芯片采用通用的MCU Core,内嵌经过精简的TCP/IP软件,它兼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双重功能,使用它的系统之间只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即可完成 INTERNET的网络连接。首先单片机P89C51RD2与E5112通过串/并转换芯片16C550实现数据串行/并行转换,然后E5112通过 RS232串口与无线GPRS Modem通信。P89C51RD2 与E5112的连接如图4所示。E5112为模块提供透明和非透明两种通道方式,在透明方式下E5112对用户数据不做处理,直接接收发送数据。帧是单片机与E5112进行通信与控制的载体,E5112的帧分为输入与输出两大类,每种帧都有特定的功能,其帧格式如图5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62588.htm
值得注意的是,E5112接口是5V逻辑,而MC35I是3V逻辑,两者连接起来使用必须经过电平转换。
5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控制程序可用C51语言实现,与汇编语言相比,C51具有开发速度快、软件质量高、结构化强、可维护性好的优点。监控部门主要采用现有的高级语言程序模块。下位机系统的控制需人为随时改变,整体框架不变。
如图6所示,开机上电后,先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再对通信模块初始化。初始化包括设置串口工作方式、波特率,以及初始化变量参数和标志位。
本系统以单片机和GPRS通信技术为核心,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实现了现代农业大棚的智能化监控。该系统既解决了大棚现场数据信息的自动获取问题,又可以远程智能监控农场的执行系统,满足了管理的要求,通过GPRS模块实现无线上网,为上级管理者提供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设计成本适中,实用性强,对同类设计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