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网络与存储 > 业界动态 > 比特与字节的那些事儿:存储器的今天和明天

比特与字节的那些事儿:存储器的今天和明天

作者: 时间:2010-03-22 来源:爱活网 收藏

  而硬盘的理论研究也并未就此停止:辅助磁记录用于局部加热盘片实现超高密度的数据录入;模式媒体可以减少对硬盘表面的磁粒需求,通过对盘片基板进行分子模式编码可将需求由50减至1;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7116.htm

  希捷预测硬盘的下一个极限存储密度将是每平方英寸50兆兆位以上,也就是6.25TB。因此,可以说硬盘的潜力依然是无穷的——至少在近几年,仍将作为的主导。

  之崛起

  ,即固态硬盘,被认为是存储界的平地惊雷,而且非常有希望取代普通硬盘。但实际上这不太正确,固态硬盘没有运动的机械部件,存储数据使用电荷而非磁粒,可以说和普通硬盘根本是不同的东西。

  “固态硬盘内部是成片的闪存芯片和一块控制器,因为没有运动的机械部件所以不需要启动过程,也不需要在旋转的盘片上捕获零散数据,更不用听到机械硬盘的噪音。而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比起来快的让人难以置信,所以装有固态硬盘的电脑的启动速度快的出奇,应用程序的启动、随机写入和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十分优秀,但是在写入大型文件方面除外。”

  是的,就是这么快,不会产生灾难性的错误,简直是笔记本电脑的完美搭配。

  但是未来SSD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是相当狭窄的,至少现在来说是如此。可能的消费范围包括笔记本、台式机到NAS,都存在一个客户解决方案的问题。当我们为了使用SSD而不得不等待几年使SSD成熟发展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兼容性时,各类企业存储的数据则在飞速增长,存储规模的增幅大于SSD容量的增幅,以至于SSD处于一个尴尬的吊车尾的位置。

  而SSD发展最快的地方莫过于便携存储,比如在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中的那些,这种存储设备处于一个独特的环境中:对于移动设备来说存储速度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算不上一个可以值得炫耀的能力。但人们青睐于在iPad中使用SSD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要运行大量的应用程序、看电影和保存杂志。所以随着便携设备日益智能化,SSD的发展总有一天也会变得光明。

  同时Google也继续购买成千上万的大容量硬盘满足客户需求,剩下的客户则紧盯价格,时刻准备买下一块装在笔记本上。SSD的潜在客户如此之多,变化之快甚至可以被眼睛捕捉到。

  那么SSD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目前的研究主要是消除SSD的一些弱点,让SSD变得更加有购买力(目前的SSD的廉价芯片只能支持约1万次写入)。SanDisk公司的SSD团队成员正在从“更详细的算法、缓存和预测方法有减少无谓的擦除和写入”着手研究SSD的改进。现在的公司正变得越来越聪明,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存取方法延长芯片使用寿命,芯片研发也曾走过一段漫长的撞墙之路:开始时每块芯片只能容纳3字节数据,后来是4字节,每次的进步都伴随着新的物理障碍的出现,而每次也都会有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这种与自然法则的抗衡还会继续。

  SSD还是很年轻,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科技完全覆盖消费领域前,我们会不断发现那些混合产品的存在,比如三星MH80,同时有机械硬盘和SSD两种存储方式,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你的下一台电脑也许还是用不上SSD,但是没准下下台就可以使用到廉价的SSD硬盘了,SSD的成本低廉化是迟早的事情,当64GB的SSD变得司空见惯时,蓝光什么的也许就走到尽头了。



关键词: 存储器 SS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