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稳行致远 决胜千里
11月立冬过后,苏州仍是一片绿景。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412/465245.htm进入纳芯微苏州总部新搬迁的大楼里,工作人员井井有条,位于10层的媒体接待区,精心陈列着最新产品的演示案例,从精密的开发板到全面的集成方案,涵盖电机控制至逆变器等多个领域,预示着纳芯微即将迈入一个崭新的产品发展历程。
凌冬将至 重现生机
正式进入媒体分享会,纳芯微CEO王升杨大胆开题,首先介绍了当下半导体的寒冬行情。在全球半导体版图中,模拟芯片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海外的模拟芯片厂商,以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布局,长期占据着行业的领先地位,一直以来国际大厂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并以其高额的毛利率和全球性的市场份额,构建起了强大的行业壁垒。据报告显示,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除了全球性经济下滑时期外,海外主要模拟芯片企业的毛利率基本保持在60%~50%之间,而销售额更是逐年攀升。
面对庞然大物,在中国本土一场关于模拟半导体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随着国产化的浪潮推进,中国的模拟半导体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尽管起步较晚,但它们以惊人的速度成长,逐渐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同时经历着行业周期、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王升杨表述,从粗略统计上看,从2019年始至今,国内主要模拟企业毛利率在40%上下浮动,22年和23年整体毛利率中枢显著下行,部分具备显著竞争优势或产品组合全面的公司毛利率较历史高点下降幅度较小。
王升杨总结到:“近期,大家经历了毛利率骤降,凸显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国产公司与海外公司相比,平均毛利率仍有明显差距,原因包括国产公司主要聚焦中国市场,而海外公司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产品多样性。此外,国产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待提升。”
自2000年以来,模拟芯片行业历经多次周期波动。当毛利率上升时,表明市场整合完成,进入稳健发展阶段。但中国模拟芯片厂商的加入,带来了新的竞争周期。
以身入局 敢做鲶鱼
目前,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模拟芯片国产化率约10%,但已覆盖大部分品类。尽管在性能、成本等方面与国外厂商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是可缩小的。然而,国产化率仍不高,挑战巨大。
那么我们不禁好奇,纳芯微的表现如何?
据介绍,2023年第一季度,纳芯微营收达到4.71亿元人民币高峰,随后经历低迷,自第三季度起逐季复苏。至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回升至4.86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更创新高,达5.17亿元人民币,预计第四季度将持续增长。尽管发货量较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50%,但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下降,营收仅增约10%。纳芯微在竞争中稳固并扩大了市场份额,但毛利率和利润大幅下降。
行业方面,纳芯微专注汽车和泛能源领域。过去一年,汽车电子业务占比从上半年的33%增至第三季度的35%,单季占比已达38%,成长迅速,与公司战略、研发及资源投入方向一致。泛能源行业则有望在库存消化后,年底或明年恢复增长。
从产品领域来看,2024年上半年,纳芯微营收中信号链产品占54%,包括数字隔离器、接口、运放等;传感器占11%,涵盖磁、温湿度、压力等细分领域;电源管理占35%,是近两年重点投入方向,已拓展至非隔离驱动、电机驱动等。纳芯微在隔离产品上领先,被市场视为“隔离芯片”代表,但已多元化布局,隔离类产品进入稳定状态,发货量预计超5亿颗,营收同比增长30%。非隔离产品方面,通用接口、高速接口、供电电源等均实现显著增长。
在艰难市场环境下,纳芯微仍面向未来投资与产品开发。汽车电子方面,成熟量产业务包括数字隔离器、隔离采样等,已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大规模量产;快速成长业务包括智能隔离驱动、车载马达驱动等;新近量产业务包括功率路径保护、小电机驱动SoC等;在研产品包括汽车前灯照明LED驱动、车载SerDes视频接口等。
坚定道路 不断创新
纳芯微具备超越大厂的精神,体现在其对产品竞争力的不懈追求上。王升杨曾说:“纳芯微电子要‘由快到好’,在市场需求刺激下,先有产品、能供货就能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只有依靠强大的产品竞争力,才能不断拓展市场和客户。”这种精神,使得纳芯微电子在模拟半导体领域,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对手。
对此,王升杨向EEPW分享了纳芯微的战略规划与未来展望,核心聚焦于两点:提升产品竞争力与深化客户联合创新。
首先,提升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以往,市场需求激增促使企业快速响应,产品先行,竞争力次之。而今,行业步入新阶段,市场洗牌加剧,产品竞争力成为市场拓展的关键。纳芯微以隔离产品为例,通过多年技术迭代,围绕核心电路与隔离工艺,从2017年首代数字隔离器至预计2025年发布的第三代,不断刷新性能、成本与质量标准,已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我们正研发第四代工艺平台,旨在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此策略适用于所有产品线:持续迭代、技术创新、优化底层平台,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其次,面向未来,纳芯微强调与客户紧密合作,推动联合创新。作为国产芯片企业,纳芯微不仅要替代进口,更要引领市场,这要求具备强大的产品定义能力。王升杨表示:“理解客户系统需求,平衡特定与通用问题,打造差异化产品,是我们的制胜之道。”
尤其在汽车领域,纳芯微电子已经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Tier1供应商展开了合作,并且大部分是导入其全球项目。这种全球化的布局,不仅为纳芯微电子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也为国产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面对国际竞争,中国企业虽在规模、资金、物料上处劣势,但中国作为应用创新高地,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近距离优势。据了解,纳芯微通过与大陆集团的压力传感器项目深度合作,不仅能体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更将合作范围扩展至其全球平台,展现了在理解行业应用、构建核心能力上的潜力。
强强联合 势如破竹
在提到为何纳芯微决定进军MCU领域时,纳芯微MCU市场总监宋昆鹏表示:“首先,回顾半导体发展史,领先企业往往同时擅长模拟与数字产品,纳芯微作为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供应商,进军MCU是战略必然。其次,我们选择的实时控制MCU赛道,聚焦于汽车与泛能源市场,能更好解决系统级问题,深化市场布局。”
其实纳芯微进军MCU并不稀奇,从它的的优势上来看,一具备产品协同布局,现有隔离、传感器、驱动等产品与MCU形成互补,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二是市场聚焦,MCU将进一步巩固客户关系;三是本土团队灵活响应客户需求。并且市场面临着汽车MCU国产化率低,自主可控选择少,以及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等市场机遇。
因此纳芯微携手合作伙伴芯弦,共同推出联合品牌NSSine。芯弦拥有数字设计、模拟设计、应用知识团队及车规MCU量产经验;纳芯微则具备质量管理体系、资金支持、销售技术支持团队及供应链优势。
发布的核心产品是NS800RT系列实时控制MCU,首发型号NS800RT5039和NS800RT5049,采用ARM Cotex-M7内核与自研eMath加速核,实现高速运算;内存配置强大,外设丰富,满足实时控制需求;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达到高标准;并提供完善的技术资源与开发生态,包括工具链支持、开发板、系统解决方案参考设计及SDK开发套件等。
纳芯微电子与芯弦的合作,是纳芯微电子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两家公司联合推出的NSSine品牌,旨在汽车电子和泛能源领域创造佳绩。这种强强联合,不仅为纳芯微电子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纳芯微电子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半导体行业的浪潮中,纳芯微电子将继续以其静水流深的力量,稳健前行,不断创新,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故事,是关于技术、市场、战略的深度融合,是关于如何在全球化的挑战中寻找机遇、实现超越的故事。纳芯微电子,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