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网络与存储 > 市场分析 > 汽车缺芯带来确定性上涨,智能驾驶与物联网驱动兆易创新活力

汽车缺芯带来确定性上涨,智能驾驶与物联网驱动兆易创新活力

作者:时间:2022-07-08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收藏

作为国内 产商的领先公司,将直接受益于 国产化,强化其领先地位,扩宽其成长潜力。全球汽车缺芯带来公司估值的上涨,智能驾驶与物联网带来全新的创新方向,国产化扩宽公司的成长潜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207/436015.htm



1. 确定性与创新性是公司估值扩张最有力的保障



半导体行业库存结构性紧张带来确定性的估值上涨。半导体存货紧张引起供应不足,带来市场的高景气。汽车电子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冲击的持续与消费电子等芯片市场产能挤压共同影响,汽车芯片产能释放不及时,存货市场将带来公司估值确定性扩张。



围绕最具活力的创新性方向扩张其估值。创新性是估值扩张的因子智能驾驶、物联网作为最具潜力的创新方向,为公司未来注入全新的创新力,随着在汽车及工业控制领域开拓,或将进一步扩张其估值。



芯片国产化扩宽其成长潜力。受益于全球市场缺芯,国产 厂商获得与各大车厂更深入直接沟通与合作机会,完成国产芯片的导入。作为国内 MCU 产商领先公司,将直接受益于 MCU 国产化,固其领先地位,扩宽其成长潜力。



1.1. 半导体存货结构性紧张带来估值确定性扩张



半导体市场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存货紧张引起供应不足,带来市场的高景气,行业估值的扩张;市场从热转冷,存货充裕导致需求不足,导致市场的增速放缓,带来估值的下降。



由于疫情的影响及新型产业芯片的需求,2020-2021 年出现了罕见的全球性缺芯现象,存货持续走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迎来高涨,行业估值持续递增。受益于代工厂产能释放,2022 年缺芯现状得到缓和,半导体存货上涨,估值缓慢下降。



产业链冲击持续, 消费电子等芯片市场产能挤压,汽车缺芯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芯片平均交货周期持续增加,汽车市场的复苏,导致汽车芯片存货市场依旧紧张,汽车缺芯将带来公司估值确定性扩张。



由于火灾、暴风雪及疫情的影响,车载芯片的供应受到影响。2021 年 3 月,瑞萨日本工厂出现火灾;2021 年 2 月初,冬季风暴影响恩智浦和英飞凌在奥斯汀工厂;2021年年中,意半导体在马来西亚的工厂由于疫情加剧,停产数周。这些均对汽车产业芯片造成一定的影响。



消费市场的挤压与产能释放不及时,汽车缺芯现状或将持续。由于车载芯片毛利率相对消费电子较低且要求严格,疫情期间消费电子需求陡增,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产能。据麦肯锡报告,5G 等与汽车芯片制程类似的射频芯片挤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排产。台积电等代工厂虽然宣布了各自的扩产计划,但是由于车载芯片产能释放周期很长,现在扩产的产能也只能在 2023 之后才能释放



汽车电子需求旺盛,订单积压严重。据盖世汽车报导,英飞凌首席营销官 HelmutGassel 表示,2022 英飞凌积压订单已达到 370 亿元,是公司 2021 年营收的三倍之余,这些订单中有超五成是汽车相关产品,75%的订单在未来 12 个月内才能交付。



1.2. 创新是公司活力的源泉,智能驾驶与物联网带来全新的创新方向



智能化与电动化驱动汽车产业升级,智能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驾驶其核心的推动因素,或将带来一系列新硬软件架构,并且自上而下重塑产业链。汽车芯片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直接受益于智能汽车发展。



汽车电动化程度越高,科技配置越多,控制器数量越多。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推动下,汽车电子的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汽车芯片价格和数量直接受益。



物联网采用传感器、通信网络、软件、控制系统等将物品和其他物品进行连接和互通,实现世界数字化和自动化,其将深远的影响生产生活的每个方面,带来一场技术重塑革命,公司产品将直接受益于物联网行业的推进。



智能汽车与物联网协同驱动,扩宽公司市场空间。受益于汽车电子、工业物联网、医疗设备、AIOT、安防监控、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良好增长,MCU 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根据 IHS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近五年中国 MCU 市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 7.2%,是同期全球 MCU 市场增长率的 4 倍,2019 年中国 MCU 市场规模达到 256 亿元。



由于中国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等领域快速增长,下游应用产品对 MCU 产品需求保持旺盛,中国 MCU 市场增长速度继续领先全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2026 年,我国 MCU 市场规模将保持 8%的速度增长,其中 2021 年约为 365 亿元,至 2026 年我国 MCU 市场规模将达到 513 亿元。



司作为全球  前三的企业,进军汽车与工业领域,依靠自身优势,完善 、SLC Nand Flash 和利基型 DRAM 产业结构,成功打开百亿级别存储市场空间。



根据 IC Insights 预测,2021 年全球 市场规模约占整个存储市场的 2%(约 31 亿美元)。



根据 Gartner 数据预测,2019 年至 2024 年 SLC NAND Flash 全球市场份额预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6%,其中 2021 年约为 21.37 亿美元。



根据 Trendforce 统计,2021 年全球利基型 DRAM 市场 (消费、工控等)规模约 90 亿美元。



1.3. 芯片国产化带来新的机遇



芯片的核心竞争力牵扯了全球竞争力,美国频繁地对中国技术禁运,暴露了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巨大短板,芯片自给率的重要性得到高度重视。布局国产芯片,进行芯片国产替代,凸显重要。



MCU 应用市场的迅猛发展,市场对 MCU 产品的整体需求量不断蹿升。海外MCU 供应短缺、价格上涨,给了中国国产 MCU 发展的机会。作为国内 MCU产商得领先公司,直接受益于 MCU 国产化,并稳固其领先地位。



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一些以前被国外 MCU 厂家垄断的客户,由于国外品牌芯片的交期无限期延长,国产化 MCU 顺势完成了产品导入,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成为了新的增量应用。



今年的缺货行情给了国产 MCU 更多导入机会,也让国产 MCU 厂商和各大车厂有了更深入的直接沟通与合作,某些对国产 MCU 接受不是特别高的行业也纷纷对国产 MCU 打开了大门,进行国产芯片的导入验证,并已批量生产。



本次缺货行情,不仅是给国产 MCU 的销售带来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让行业及资本意识到提高芯片自给率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发展,国产芯片厂商逐渐变强,不再选择在“狭窄”的领域闯出一点天地,开始用自有资产进行并购扩充产品线,通过自研的方式来扩充边界,甚至是投资抱团。国产化进程的推进,将促进国产芯片企业做大做强,比肩国际大厂。



2. 半导体行业强景气,汽车与工业领域或带来超额受益



2.1. 市场强景气带来业绩快速增长



作为市场更为青睐高确定性的行业之一,2021 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度迎来高涨,缺芯成为行业的热词,这个现状在全球疫情反复、国际关系紧张之下并无多大的改变。



受益于智能化的不断提升,芯片的的需求持续增长;受地缘政治和全球疫情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受冲击,密集性备货加剧波动;晶圆厂对成熟工艺制程的扩产意愿不强,造成供应不足。



全球蓬勃发展的智能化进程、碳中和等趋势,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替代等,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贸易市场和半导体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达 6354.81 亿颗,同比增长16.9%,金额达 27,934.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4%。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 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增长 18%左右,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将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成为万亿元人民币产业。



受益于 2021 年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公司产品市场高景气,2021 营收大比例增长,同比增长 89.25%,对比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65.33%。2018-2022Q1,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



2.2. 国内 32bit MCU 产品领导厂商,直接受益于市场扩张



2.2.1. 精准定位 32 位 MCU,直接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与网联化发展



随着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汽车 MCU 数量出现显著增长,车载是 MCU 的占有率最大与增速最快的市场。



现代汽车由于功能增加,每辆车平均有 40-70 个 MCU,占汽车中所用半导体器件数量中的 30%,并且整体需求增长也在不断加速。



车载是全球 MCU 占比最大的应用市场,2021 年市场占比为 40%,预计未来五年汽车 MCU 销量将以 7.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远远高于其他领域。



MCU 位数越多,计算能力越强,可以实现的功能更多更复杂。考虑到汽车智能化对MCU 算力的需求,未来 32 位 MCU 或将成为主流。



根据 IC Insights 数据,未来五年,32 位 MCU 的销售额预计将以 9.4%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26 年达到 200 亿美元。预计 4/8 位 MCU 的销售额在未来五年内不会出现增长,到 2026 年仍停留在约 24 亿美元。预计 16 位 MCU 的收入在 2021-2026 年期间将以 1.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26 年的 47 亿美元。



汽车电动化程度越高,科技配置越多,控制器数量越多。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推动下,汽车电子的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车载 MCU 价格和数量直接受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2020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 2020年达到 8085 亿元,较上年增长 12.29%。



据广汽研究院预测,传统汽车控制器数量为 40-70 个,芯片数量为 400-700 个,预计新能源汽车控制器数量为 45-80 个,芯片数量为 500-800 个。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7.5 万辆上升至 136.7 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车规级 MCU 芯片认证难度大,公司汽车市场格局已打开。兆易创新 MCU 产品正稳步进入车载市场,公司产品除在汽车后装市场的已有应用外,正在积极推进 40nm车规级 MCU 产品量产,现已流片并进入客户测试。



汽车电子所采用的车用 MCU 要求和难度要远高于商业级 MCU 与工业级 MCU,仅次于军工级,在环境、运行稳定、可靠性、一致性、产品生命周期与良率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2.2.2. 工控与智能物联网双轮驱动,扩宽 MCU 市场空间



MCU 芯片是工控领域的核心部件,在众多工业领域均得到应用,市场规模逐年上涨,随着中国制造 2025 的稳步推进,MCU 规模持续提升,带来更大的市场增量。



MCU 芯片能实现数据收集、处理、传输及控制功能,下游应用包括自动化控制、电机控制、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类应用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5 年开始,工控行业 MCU 产品的市场规模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截至 2020 年,工控对 MCU 产品需求规模达到 26 亿元,预计至 2026 年,工业控制 MCU 市场规模达约 35 亿元。



作为 2018 年兴起的概念,智能物联网(AIoT)链接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促使二者共同作用于实体经济,实现产业升级、体验优化,在智能家居、建筑人居、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均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备受资本关注。



AIoT 对实体经济的融合赋能,使 AIoT 整体业务享有十万亿级市场空间。据艾瑞咨询称,2019 年,中国 AIoT 市场规模突破 3000 亿大关直指 4000 亿量级,或将在 2022年达到 7509 亿元规模,AIoT G 端市场占比也将从 2018 年 17%到 2022 年的 51%。



作为 IoT 核心产业链中的一环,MCU 芯片进一步提升其在安全、低功耗等方面的性能后,也将反作用推动 IoT 市场释放出更大活力。



2021 年,兆易创新便先于业界率先推出了 GD32W515 系列 Wi-Fi MCU,正式进军无线 IoT 市场,藉由在 32 位通用 MCU 产品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生态,为业界打造具有出色射频性能、增强处理能力和安全可信的无线 SoC 应用方案。



22 年 3 月 31 日兆易创新和全球化 IoT 开发平台服务商涂鸦智能,双方在无线智能物联网(IoT)应用领域开展合作,为涂鸦智能提供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酒店、工业物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创新方案,公司智能物联网市场格局就此打开



兆易创新竞逐 IoT 细分赛道,全新电源管理芯片瞄准亿级 TWS 市场,推出电源管理芯片 GD30WS8805,因获得了 TWS 行业客户的广泛关注,一些行业头部客户已经开始导入并实现量产,后续或将给公司贡献较为显著的营收。



兆易创新产品实现充电盒电池、耳机电池以及 MCU 供电管理三合一,完成对 TWS电源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减少方案的整体开支,产品优势显著。据公司官网,2020 年全球品牌 TWS 耳机出货量约为 2.5 亿副,预计到 2024 年,全球品牌 TWS 耳机出货量达 5.51 亿副,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9.8%。随着市场开阔,或将掀开公司“数字+模拟”策略新序幕。



2.2.3. 缺芯潮带来国产化机遇,产能释放或将稳固市场地位



在微控制器 MCU 领域,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全球主要供应商仍以国外厂家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国内 MCU 芯片厂商仅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



全球 MCU 厂商主要为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得捷电子(美国)、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三星电子(韩国)、意法半导体(意法)、赛普拉斯(美国)。



根据 IHS 数据,2020 年中国 MCU 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269 亿元。根据国内 MCU 龙头企业中颖电子、兆易创新、乐鑫科技的 MCU 业务营收规模来看,上述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 3.5%、2.8%与 1.6%。



目前国内 MCU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大量的验证,在实际产品使用效果上也不输国外品牌。缺货行情给了国产 MCU 带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在配合客户项目导入过程中,完成产品的验证,提高国产 MCU 的认可度与竞争力。



汽车芯片景气的持续,国内芯片制造企业积极扩充产能,随着产能释放,公司产品出货量或将持续增加,增加与下游企业的粘性,稳定公司 32 位 MCU 的竞争力。



中芯国际目前开展两部分产能扩充计划,一部分是在我们现有的老厂扩产,第二部分是新建工厂,新建的工厂一个是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还有一个是深圳,都是 12 寸厂。



2.3. 传感器业务稳定推进,推进头部客户份额占比



随着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 2022年全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市场规模约为 340 亿美元。指纹识别因综合性优势市占率最高,占比达 56%。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生物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 2016 年的 126 亿美元上升至 2021 年的 286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7.8%。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市场的加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将逐步扩大,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 340 亿美元。



不断推进业务扩展,兆易创新传感器业务目前在 LCD 触控、电容指纹、光学指纹市场有广泛的应用,并不断扩展器市场应用场景。



兆易创新深耕移动终端侧边指纹,推出了系列化的电容侧边指纹产品,适用于高中低端的手机;经过强化的自研算法,为用户提供更加系统化的传感器解决方案。



兆易创新 LCD 触控产品在行业应用广泛,即将推出的 OLED 触控产品和新一代LCD 触控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将用以满足消费电子、车载等市场需求。



兆易创新布局 AI 和超声领域产品,例如 ToF、3D 图像和血压监测等,旨在满足手机、可穿戴、移动医疗、IoT 等领域需求,并做好各产品线业务协同。



作为全球指纹识别芯片出货的领先企业,随着触摸屏技术在手机、平板电脑、PMP、导航仪等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指纹识别市场的扩张带来兆易创新业绩的增长。



在传感器业务领域,全球电容触控芯片出货量主要集中在敦泰、晨星、汇顶科技、兆易创新和新思等五家企业,全球指纹识别芯片出货量主要集中在 FPC、汇顶科技和兆易创新、神盾等企业。



2016 年以来,指纹识别芯片于智能手机市场快速渗透。根据旭日大数据预测,2020年全球指纹识别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预计提升至 88%,其中国内指纹识别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达到 91%。



兆易创新持续升级指纹产品,推进 OLED TP、dToF 开发,持续探索非手机领域触控和指纹的应用机会。在传感器产品上,提升头部客户份额占比,开拓产品在物联网、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机会。



3. 国内 NOR Flash 龙头企业,优化存储结构提升市场潜力



3.1. NOR Flash:产品升级与市场拓展,市场占有率或将进一步提升



NOR Flash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行业集中度高,龙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1年全球 NOR Flash 主要市场份额由华邦、旺宏、兆易创新等国内外大型厂商占据。其中兆易创新占比 23.2%,排第三。



兆易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应用领域,中大容量 NOR Flash 客户群和覆盖面不断扩大,需求持续稳定,并有望进一步提升,汽车和工业方向正在成为公司NOR Flash 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



兆易创新 SPI NOR Flash 车规级产品通过 AEC-Q100 认证,产品已在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企业批量采用,可为车载辅助驾驶系统、车载通讯系统、车载信息及娱乐系统、电池管理系统、DVR、智能驾舱、T-BOX 等应用提供大容量、高可靠性、性能优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丰富完善的 Flash 产品组合,可满足不同客户各种应用场景需求。



NOR Flash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行业集中度高,龙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海外大厂聚焦汽车电子、工控、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场,逐渐退出消费电子市场,随着公司进入车载市场,或将进一步提升自身在 NOR Flash 的竞争力。



智能驾驶技术对基础设施的核心要求之一便是能够快速且稳定的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由于车联网及智能座舱的共同作用,对存储设备的数量及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存储芯片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海量数据存储: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发展,传感器与处理器带来海量数据,对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及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昂的储存成本:高性能读写+永久保存的数据带来高昂的存储成本,如何平衡性能于成本是未来继续解决的问题。



驾驶系统于存储系统相融合:未来电动车将逐渐取代燃油车,成为一个轮子上的智能手机,如何实现存储系统于驾驶系统相融合,实现存储按定义分享将是新的存储模式。



5G 基站、微基站加速推动了工业物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边缘计算的发展,要求 NOR Flash 具有“高容量+高性能+高可靠”的特性,为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以 5G 基站为例,需要应对冰冻、酷暑、暴晒、潮湿等各种复杂的天气情况,并需要 7×24 小时不间断运作、持续运行数年,这对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G 基站的数据量比 4G 基站有大幅度提升,程序也更复杂,5G 基站要求 NOR Flash 的存储容量有明显提升,5G 基站对 NOR Flash 的容量需求在 512Mbit 及以上。



3.2. SLC Nand Flash:推进产品完善,完成车规级认证进军汽车市场



兆易创新 Nand Flash 产品属于 SLC Nand Flash,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可广泛应用于手机、机顶盒、数据卡、网通产品、通讯设备等消费类产品,并逐步拓展应用领域至汽车市场。



兆易创新 SLC Nand Flash 产品方面,产品覆盖从 1Gb 至 8Gb 主流容量,电压涵盖1.8V 和 3.3V,提供传统并行接口和新型 SPI 接口两 个产品系列。



兆易创新 SLC Nand Flash 产品 38nm、24nm 工艺节 点实现量产,兆易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应用领域,在 PC、 服务器、车载、穿戴领域等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车规产品方面,兆易创新 GD25/55、GD5F 全系列产品 通过 AEC-Q100 车规级认证,实现了从 SPI NOR Flash 到 SPI NAND Flash 车规级产品的全面布 局,为车载应用的国产化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



相对于其他 Nand Flash 产品,SLC Nand Flash 具有性能好、寿命长且可经受 10 万次编程/擦写循环的特点,可以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运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资料存储、通讯设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



物联网领域:随着物联网的兴起,终端产品趋于小型化、对元器件的尺寸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体量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SLC Nand Flash符合物联网领域小尺寸、大容量、低成本和高稳定性需求



5G 通讯:5G 通讯设备需要高速且稳定可靠的存储芯片作为各类数据站点,其部署环境复杂恶劣,且需要全天候工作,中小容量 SLC NAND 在性能稳定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汽车电子:SLC NAND 相比 NOR Flash 单位成本具有优势,同时满足车规芯片要求的耐高温、耐冲击、抗电磁干扰等特性,在 ADAS 系统、仪表盘、车载娱乐、行车记录仪等系统有广泛应用。



目前 SLC Nand Flash 保持稳步增长,华邦电子和旺宏电子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通过差异化产品需求切入该细分领域市场,以实现局部应用领先,并拓展应用领域至汽车市场。



兆易创新小容量 SPI NAND Flash 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手机、机顶盒、数据卡、网通产品、通讯设备等消费类产品,兆易在技术、产品以及市场应用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公司车规级 SLC NAND Flash 的量产,将更一步拓展应用领域至汽车市场。



根据 Gartner 数据统计,受益于原有刚性需求的支撑和下游不断出现的新兴应用领域的影响下,2019 年至 2024 年 SLC Nand Flash 全球市场份额预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6%,其中 2021 年约为 21.37 亿美元,2022 年约为 23.63 亿美元。



3.3. DRAM:长鑫存储深度合作伙伴,产能释放有保障



DRAM 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在计算系统中占据核心位置,随着 5G、云计算、AIoT、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DRAM 的需求量有望保持高速增,目前任然是境外企业 DRAM 高度垄断的时代,国内仍处发展阶段。



在 DRAM 领域,主要的 DRAM 厂商包括韩国的三星电子、SK 海力士和美国的美光科技,占据全球 90%以上的市场份额。排名其后的多为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如南亚科、华邦科技、晶豪科技,主要从事利基型 DRAM 产品,目前中国大陆 DRAM产业技术仍处发展阶段。



DRAM 芯片市场方面,根据闪存市场(CHINA FLASH MARKET,CMF)预测,2021年全球 DRAM 市场规模约 945 亿美元。根据 Trendforce 统计,2021 年全球利基型DRAM 市场(消费、工控等)规模约 90 亿美元。



兆易创新不断提升 DRAM 产品,目前公司第一颗自有品牌的 DRAM 产品(19nm,4Gb)已于 2021 年 6 月量产,公司规划中的 DRAM 产品包括 DDR3、DDR4、LPDDR4,制程在 1Xnm 级(19nm、17nm),容量在 1Gb~8Gb。



兆易创新新提供的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的 DDR3,支持从网络通讯到多媒体和安防等各种解决方案。它拥有比 DDR2 SDRAM 更高的数据带宽,最高读写速率达 2133Mbps,满足大部分消费电子应用需求。



瞄准先进工艺制程,兆易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高可靠性和更低功耗的产品。兆易创新 DDR4 产品采用 1.2V 低电压供电,读写速率为 2666Mbps,最高可达3200Mbps,满足消费电子应用主流需求。



兆易创新推出的 DDR 产品,面向机顶盒、电视、监控、网络通信、平板电脑、智慧家庭、车载影音系统等诸多领域,充分满足消费电子产品的主流需求,为客户提供从设计、流片、到封测、验证全国产化的产品选择。



兆易创新与长鑫存储的紧密合作关系,为 DRAM 产品提供稳定产能保障。同时,依托于多年积累的、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技术团队,兆易创新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的本地化服务响应和技术支持。



兆易创新与长鑫存储产品定位不同,并无冲突,长鑫定位在 PC、服务器,对手是三星、海力士等国际大厂,公司定位在利基型,竞争对手为台湾的华邦电与南亚科等



目前中国大陆 DRAM 产业技术仍处发展阶段,公司继续推进与合肥长鑫的DRAM 业务合作,在量产 19nm DDR4 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 17nm DDR3产品的量产。



4. 全球 NOR Flash 领先公司,“控制+存储+传感”业绩布局促进公司成长



4.1. “控制+存储+传感”业务布局已成



兆易创新作为全球 NOR Flash 芯片领先公司,积极布局控制领域,2013 年 4 月,发布国内首颗 ARM Cortex-M3 的 32 位单片机,同步扩展存储领域市场,2021 年6 月,发布首颗自有品牌的 DDR4。



董事长为兆易创新实际控制人,国家大基金持股。董事长朱一明为兆易创新的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1 年 5 月 25 日,董事长朱一明(6.86%),与其一致行动人香港赢富得(3.74%)、联意(3.30%)共同持股 13.90%。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3.11%。



股权激励常态化。作为一个2016年上市的公司,兆易创新在分别于2016、2018、2020 与 2021 年执行了 4 次股权激励,其中最近一次股权激励是 2021 年 7 月完成,股票期权 346.31 股,限制性股票 194.43 股,涉及 407 人。



管理层技术背景亮眼。公司董事长朱一明本科曾任 iPolicy Networks Inc.资深工程师;代总经理何卫曾任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集成电路部副主任、中芯国际北京销售部副处长;副董事长舒清明历任 Oak Technology 高级电路设计工程师、Monolithic System 高级设计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4.1.1. 国际 NOR Flash 领先企业,存储产品推陈出新



兆易创新持续在 NOR Flash 市场发力,中大容量 NOR Flash 客户群和覆盖面不断扩大,需求持续稳定,并有望进一步提升,针对不同应用市场需求分别提供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多个系列产品。



兆易创新 NAND Flash 产品为移动设备、机顶盒、数据卡、电视等设备的多媒体数据存储应用提供所必需的大容量存储和性能,38nm SLC NAND Flash 车规级产品已经推出,搭配车规级 SPI NOR Flash,为进入车用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兆易创新 DRAM 产品 2021 年实现自有品牌突破,量产首款 4Gb DDR4(19nm 制程)产品,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包括机顶盒、电视、智能家居等)、工业安防、网络通信等领域。同时,兆易创新 17nm DDR3 产品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4.1.2. 国内 32bit MCU 产品领导厂商,完成工业+车载的多领域布局



兆易创新产品支持广泛的应用,如工业控制、用户接口、电机驱动、电源监测、警报系统、消费电子和手持设备、汽车导航、T-BOX(Telematics Box)、汽车仪表、汽车娱乐系统、无人机、物联网、太阳能光伏控制、触控面板、个人电脑外设等。



国内 MCU 厂商领先公司,兆易创新 MCU 产品已成功量产 35 个系列约 400 种型号,满足高、中、低端各种市场的需求,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包括工业自动化、电力、新能源等)、安防监控、汽车、家电等领域。



4.1.3. 传感器业务广泛应用于电容指纹、光学指纹领域



传感器市场逐步拓展。公司传感器业务目前在 LCD 触控、电容指纹、光学指纹市场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容指纹领域,2021 年实现了显著的营收增长,市场占有率有所扩大。



4.2. NOR Flash 市场稳步增长,MCU 产品业绩增速最快



兆易创新持续在 NOR Flash 市场发力,中大容量 NOR Flash 客户群和覆盖面不断扩大,需求持续稳定,并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 MCU 产品已经成为业绩增长最快的产品线。



兆易创新存储器业务收入增加约 21.68 亿元,较上年度增幅 66.04%;微控制器业务增加约 17.01 亿元,较上年度增幅 225.36%;传感器业务收入增加约0.96 亿元,较上年度增幅 21.36%。



兆易创新 MCU 产品已经成为业绩增长最快的产品线,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24.56亿元,同比增长 225.36%。2021 年 MCU 产品在工业领域销售占比持续增长,有望在 2022 与消费类应用持平,成为公司 MCU 产品第一大营收来源。



兆易创新 MCU 出货量长期保持高速增长,2021 年 MCU 产品出货量近 4 亿颗,相比 2020 年近 2 亿颗的出货量,连续 2 年持续翻倍,并保持着连续 7 年在中国 32 位MCU 市场本土排名第一位的记录。



海内外收入共同增长,看好未来国内市场需求。目前兆易创新车规级 Flash 产品已在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企业批量采用,公司丰富完善的 Flash 产品组合,可满足不同客户各种应用场景需求。



目前 Flash 业务超过一半以上的营收是源自于海外。MCU 这两年特别是去年,在海外的拓展非常迅速,现在 MCU 业务里海外营收的增长率远远超过整个事业部的平均增长率,欧洲地区的国际知名大客户业务拓展进展非常迅速。



受益于终端智能化需求和供应链本土化趋势,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兆易创新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2021 年存储器营收实现显著提升。



2021 其中存储器业务收入增加约 21.68 亿元,较上年度增幅 66.04%,2021存储器芯片销售量增加 6.02 亿颗,同比增长 22.43%。



研发费用率稳定,兆易创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建设及研发过程管理,保持较高水平研发投入;在产品力的 打造和研发上,坚持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微创新,更好贴近市场需求,面向多样化应用 景,提升和满足客户使用体验。



5. 报告总结与估值



5.1. 盈利预测



兆易创新持续深化产能战略布局,多个产品分别由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与长鑫存储等企业代工,2021 年末存货较年初增加约 7.1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存货及代工厂产能释放有效保证了未来产品的如期交付,促进公司营收的稳步增长。



2021 年 1 月 9 据芯智讯报告,兆易创新 55nm 工艺的 NOR Flash 产品已经开始在华虹无锡 12 英寸晶圆厂下单生产,华虹无锡于 2021 年底建成的 12 英寸月产能有6.5 万片,2022 年的增资扩产计划有 2.95 万片。



据中芯国际报道,公司目前开展两部分产能扩充计划,一部分是在现有的老厂扩产,第二部分是新建工厂24 万片是新增工厂的产能,就是北京的新厂 10 万片,上海临港 10 万片,深圳 4 万片



据新浪财经报道,2021 年 6 月 28 ,长鑫项目二期开工建设,以一期项目为基础,扩建一座存储器晶圆研发制造厂,长鑫项目共分为三期建设三座12寸DRAM存储器晶圆厂,打造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存储器 IDM 国产化基地,计三期满产后产能可达 36 万片/月。



作为国内 32bit MCU 产品领导厂商,兆易创新 MCU 产品齐全,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受益于缺芯带来的机会,兆易创新 MCU 产品成功进军车载与工控领域,成为业绩增长最快的产品线。



考虑到芯片代工厂产能扩张存在着滞后,及代工厂能带来更大的竞争格局的同时或将稳定公司市场地位并完成市场扩张,公司 MCU 产品市场不断开拓,汽车工控市场扩展带带来产品结构的改善。



参考 2021 年的存货与增量市场开拓的共同驱动,我们认为 2022-2024 年 MCU 销售量的增量均在 2 亿颗左右;车载与工控市场扩展带来均价的改良,均价保持稳步增长,2022-2024 年增速分别在 13%、12%与 6%左右。我们预测 2022-2024 年公司 MCU产品营收分别为 41.89、63.46、81.53 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 70.54%、51.51%、28.48%,。



公司 MCU 产品市场包括消费、车载及工控市场,受益于车载于工控市场开拓有效提升公司产品毛利率,考虑到未来消费市场复苏给公司带来更多营收与市场竞争或将导致公司产品单价下降。预测 2022-2024 年公司 MCU 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58.39%、55.33%、52.11%。



兆易创新存储产品包括 NOR Flash、SLC Nand Flash 和利基型 DRAM, NORFlash 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随着公司进军汽车和工业领域,NOR Flash 与 SLCNand Flash 营收或将持续提升。与长鑫存储合作密切,兆易创新受益于长鑫存储产品代销及自研产品推出,DRAM 或将迎来快速增长。



公司 SLC Nand Flash 营收占比相对较小,NOR Flash 在存储产品营收中占比较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2024 年,NOR Flash 市场规模有望从 27 亿美元增长到 4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9.25%。



参考 2021 年的增量,考虑到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我们认为 2022-2024 年存储芯片销售量的增量为 6、4、3 亿颗左右,均价受益于产品结构的改善保持稳步增长,2022-2024 年增速分别在 13%、6%与 11%左右。我们预测 2022-2024 年存储业务收入为71.36、84.25、100.12 亿元,对应增长速度为 30.92%,18.06%与 18.84%,毛利率参考之前数据,分别为 37.87%、37.53%与 38.37%。



兆易创新作为全球指纹识别芯片出货的领先企业,传感器业务目前在 LCD 触控、电容指纹、光学指纹市场有广泛的应用,并不断扩展器市场应用场景,受益市场拓展,传感器业务或将保持稳定增长。



参照 2019-2021 年公司传感器业务表现,我们发现公司传感器业务营收增速与毛利有收窄趋势。考虑到传感器业务市场空间周期性与公司产品的市场规模,我们认为 2022-2024 年增量为 0.4、0.4、0.1 亿左右,均价保持在 3.3 元左右。2022-2024年公司传感器产品分别为 6.80、7.90、8.30 亿元,对应营收增长率分别为 24.52%、16.18%、5.07%,对应毛利率为 37.13%、32.75%、31.34%。



公司其他业务占比少,2022-2024 年营收设置为固定值 0.03、0.04、0.04 亿元,对应毛利分别为 63.87%、59.89%、60.68%。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120.08/155.65/190.0 亿元,同比增长41.10%/29.62%/22.07%,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71/41.67/48.2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9.99%/27.38%/15.76%。对应 EPS 为 4.90/6.24/7.23 元,对应 PE 分别为 25.83X、20.28X、17.52X。



6.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不断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市场应用,兆易创新工业与车载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突破,工业与车载领域业务拓展不急预期给能给公司营收带来压力。



产能释放不急预期:与国内多个芯片代工企业合作关系密切,兆易创新在制造端产能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能拿到相应产能,但是不排除芯片代工产能释放不急即使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出货。



疫情反复影响产品交付:兆易创新海外产品占据较大比例,由于疫情反复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生产及运输受限,进而影响公司产能正常交付。




关键词: 兆易创新 MCU NOR Flash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