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长虹加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时代的到来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长虹加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时代的到来

作者:时间:2016-08-02来源:智能家居网收藏

  近日来,家电行业朋友圈被全球首款电视持续刷屏。不仅因为这是全球第一款电视,使中国再次站到了世界潮头;更因为它成功打破技术壁垒,首次实现人工智能与家电产品的完美融合,为家电行业当前的智能化迷局带来了新曙光,让业界人士为之振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4874.htm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除了令人眩目的人工智能应用体验,我们更应看到人工智能电视背后的技术逻辑和产业逻辑,在家电行业集体转型的今天,‘另类’的智能转型路径更加值得研究。”分析人士指出。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长虹加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时代的到来

 

  另类转型 提出“新三坐标”

  我们首先将目光拉回到3年前的10月,在长虹“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新三坐标智能战略发布会上,长虹董事长赵勇首次指出,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长虹需要推出超越消费者想象的产品,推出超出长虹自身能力的产品。在长虹新三坐标战略体系中,超越传统家电产业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等制造思维,跨越了黑色家电、白色家电、手机、IT等产业的传统界限,进行一次以人为中心“一云多终端”的互联网思维变革。

  回想当初,不仅外界,包括长虹内部也有不少质疑声,对于一家大型、国有、传统的家电企业来说,进行互联网转型谈何容易,不仅在人才、技术等方面面临制约,还有体制机制的制约。3年过去了,赵勇当初的战略构想正在变成现实,今天的长虹,不仅是一家行业领先的家电企业,还是大数据公司、物联平台运营商、智慧家庭服务提供商、人工智能产品制造商,拥有超越消费者想象的“空间智变”物联网冰箱,超越当初自身能力的人工智能电视等一系列颠覆性智能家电产品。

  虽然是互联网时代下提出的转型战略,但长虹的智能战略更具长远眼光,立足互联网、面向物联网,并始终将激发自身产业活力、激发自身产业优势作为出发点。例如,通过大数据、智能冷量分配技术、ETC智能识别技术等,重新定义智能冰箱,实现了冰箱空间随需而换、温度随时而变、生活随心而享,引发冰箱行业革命性飞跃。而长虹推出的“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服务解决方案、全球首个开放的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等,都旨在推进长虹从产品运营向“产品+服务”的用户运营转型,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同时,推动长虹产品的智能化创新,产品永远是服务于用户、拓展长虹新业务的重要“入口”。

  一云多端 打通垂直产业链

  凭借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的重磅出炉,长虹再次成为家电行业的焦点,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匹“黑马”,一直以传统家电、军工产业示人的长虹再次颠覆人们的想像,让人工智能梦想首次在电视领域照进现实。而在长虹人工智能电视发布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长虹早在2012年便开始进入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更是我国家电行业最早成立大数据公司、并率先具备物联生态运营能力的家电企业。

  目前,长虹已在传感器模组开发应用、语音识别芯片开发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应用、工业机器人及工厂自动化技术研发及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有较多的成果转化和商业运用。长虹人工智能电视颠覆传统的自然语音交互能力,便得益于长虹在智能语音研究领域的长期积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高效语音交互协同及语义识别与理解。

  当然,要让电视懂得“消费者在想什么”、“消费者需要什么”,只是实现智能语音交互是不够的,更需要电视像机器人一样“所需即所得”的主动服务,而这便得益于长虹自主研发和打造的云服务、大数据平台--全球首个开放的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这是长虹“一云多终端”互联网思维的重大成果,是实现长虹打破产业边界,进军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业务的秘密“武器”。

  据悉,数据分析是UP平台的核心能力,可智能联接并协同长虹旗下所有智能终端和设备、垂直业务及服务,以及友商设备和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具备用户中心、设备中心、支付中心等21个能力中心及能力开放平台,可提升全产业链条能力的产品化和服务化,实现基于场景的用户运营、数据运营,快速支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生活等领域孵化的物联网创新应用,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跨垂直业务线的物联网生态体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长虹 人工智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