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零转换PWMDC/DC变换器的拓扑综述

零转换PWMDC/DC变换器的拓扑综述

作者: 时间:2011-02-21 来源:网络 收藏

摘要:零转换PWMDC/DC变换器是器件应力较小、效率较高的1种DC/DC变换器结构,应用较为广泛。介绍了近几年出现的几种新颖的零转换PWM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重点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9711.htm

关键词:零转换PWM变换器;ZVT-PWM;ZCT-PWM,ZCZVTPWM

 

1 引言

为了减小功率变换器的体积、重量和开关损耗,提高开关频率和工作效率,在DC/DC变换器中常采用软开关技术,以实现主开关管的零电压(零电流)开通或关断。具体的方法有4种:零电压准谐振变换器(ZVS-QRC),零电压多谐振变换器(ZVS-MRC),ZVS-PWM变换器和零转换PWM变换器。

一般而言,ZVS-QRC变换器[1]电压应力较大,且电压应力与负载变化范围成正比;ZVS-MRC变换器[2]也具有较大的电压应力和电流应力;ZVSPWM变换器[3]则因串联谐振网络而导致大的导通损耗。而零转换PWM变换器则不同,它克服了前面3种结构的缺点,电路性能大为改善。其电路结构的特点在于,它的谐振网络与主开关管并联;在开关转换期间,谐振网络产生谐振,获得零开关条件;在开关转换结束后,电路又恢复到正常的PWM工作方式。这种电路结构给其带来了4个方面的优点:

1)功率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条件下,承受的电压、电流应力较低;

2)在整个输入电压和负载范围内,都能较好地保持零电压特性;

3)辅助谐振网络并不需要处理很大的环流能量,因此电路的导通损耗较小;

4)采用PWM控制方式,实现了恒频控制。

由于零转换PWM电路的突出优点,使其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最近几年里,出现了许多新的零转换PWM拓扑结构,其中以ZVT-PWM变换器的一些改进、ZCT-PWM变换器、以及ZCZVT-PWM变换器等几种特色比较突出。本文将对这几种拓扑结构作简要介绍,重点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并剖析它们的优缺点。

2 ZVT-PWM变换器及其改进

2.1 普通的ZVT-PWM变换器

图1所示是文献[4]提出的普通Boost ZVT-PWM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它在主开关管S之上,并联了一个由谐振电容Cr(其中包含了主开关S的输出电容和二极管D的结电容)、谐振电感Lr、辅助开关S1及二极管D1组成的辅助谐振网络。

图 1 普 通ZVT- PWM变 换 器

在每次S导通前,先导通S1,使辅助谐振网络谐振。当S两端电容电压谐振到零时,导通S。当S完成导通后,立即关断S1,使辅助谐振电路停止工作。之后,电路以常规的PWM方式运行。该拓扑结构在不

增加电压/电流应力的情况下,实现了S的零电压导通和D的零电流关断。但由于S1是在大电流(接近谐振峰值电流)下关断、大电压(接近输出电压)下开通,S1处于一种非常不好的硬开关环境。

为了解决普通ZVT-PWM变换器的以上缺点,近几年中人们提出了几种改进的ZVT-PWM变换器拓扑结构,它们均实现了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的软开关,减少了开关损耗。下面对这几种改进结构分别予以介绍。

2.2 改进拓扑之一

图2所示为文献[5]提出的一种新颖的ZVT-PWM变换器拓扑。与图1的普通ZVT-PWM Boost变换器相比,该改进的拓扑只是在辅助谐振网络中增加了一个电容(CB)和两个二极管(Dr,D2),但却同时实现了主开关管S1和辅助开关管S2的软通断,以下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图 2 改 进 的ZVT- PWM变 换 器 拓 扑 之 一

在分析中作如下假定:

1)输入电压Vi为常数,主电感Lf足够大,输入电流Ii为常数;

2)输出电容Cf足够大,输出电压Vo为常数;

3)谐振电路是理想的;

4)谐振电感LrLf

5)忽略半导体器件的电压降和寄生电容;

6)忽略Dr及其它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

设初始状态为:S1及S2均为关断状态,输出整流二极管D处于导通状态。is1=0,is2=0,iD=IivCr=VovCB=0。电路在稳态时,每个开关周期的工作过程可分为7个模态,相应的主要波形如图3所示。

图 3 工 作 过 程 波 形

模态1(t0t2) 在t0时刻,S2导通,iD线性下降,is2线性上升,在t1时刻,is2上升到IiiD下降到0,随后is2继续上升,iD反向通过恢复电流,直到t2时刻,iD达到最大反向恢复电流-Irr,这时流过S2Lr的电流为IiIrr,该模态结束;

模态2(t2t3) 在t2时刻,D关断,LrCr开始谐振,直到Cr放电到0,转到模态3;

模态3(t3t4) 在t3时刻,Ds1自然导通,为S1创造ZVS条件;

模态4(t4t5) 在t4时刻,在零电压下导通S1和关断S2,D1导通,LrCB开始谐振,直到iLr=0,该模态结束;

模态5(t5-t6) 该模态类似于普通PWM Boost变换器的开通状态;

模态6(t6t7) 在t6时刻,S1关断,输入电流Ii给电容Cr充电,同时CB放电,直到VCr=Vo,该模态结束;

模态7(t7t8) 该模态类似于普通PWM Boost变换器的关断状态,直到t8时刻,进入下一个开关周期。

可见,该拓扑结构实现了S1和D在零电压下导通和关断,S2在零电流下导通和零电压下关断,两个开关管都是软通断,克服了普通ZVT-PWM变换器的辅助开关管为硬通断的缺点,减少了关断损耗。

pwm相关文章:pwm原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