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管理赏析 > 臣道漫笔-帝王之道(二)

臣道漫笔-帝王之道(二)

—— 帝之道
作者:叶钟灵时间:2013-10-08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笔者在编撰《学纵横谈》时,对列举的明主昏君都曾一一作了值得借鉴的教益或必引为教训的小结,但对“帝之道”――综合的素质、品德、智慧、才能等未作交代,藉此机会谨略作补充以续前愆。夫者,一人为天,统领世界,唯我独尊,机断专行,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曾说:“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系于一个人的性格,这就是君主国的命运。”我国《和名家一起淡看清朝风云》一书中也说:“帝王一个人的行为很快对整个国家产生影响”。故大而言之,历朝皇帝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继绝、政治的清廉贪墨,民众的康乐扰攘,都能给后世以镜鉴;小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和睦安顺,处世的进退取舍,行事的施韬展略,也可从中受到启迪。帝之道,重矣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4477.htm

  今人王宇编著《帝之道》,称“成大事者必读经典”,书中从秦始皇到乾隆共介绍了历史上15位帝王(包括明主昏君)的简要生平和成败事迹,但对“帝之道”究竟为何语焉不详,仅曰:“读帝王之史,方知道‘帝王之道’。这本《帝之道》,告诉你‘帝之道’”。

  笔者另有《帝王家训》一册,包括了清康熙帝的《庭训格言》、唐太宗《帝范》(或称《帝苑》)及雍正帝的《》三位帝王的嘉言格论。《庭训格言》乃雍正胤稹追述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而成,共246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因是为诸子所讲,所以具体、生动而真实,并无虚饰,虽非专对帝王之道而言,可“修己安人”之意随处可见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所颁布的《圣谕十六条》言简意赅,全文如下:“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作为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以其文治武功开创了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其所颁《圣谕十六条》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清王朝建立了文教德化、尊贤重道、敦孝尚和、讲法明礼、务本治农等经邦治国的根本理念,它与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德教化是一脉相承的。后雍正期望对《圣谕十六条》“勿徒视为条教、号令之虚文” ,因此就《圣谕十六条》逐一“寻绎其义,推衍其文,共得万言(包括序言一篇),名曰《》,以便广为宣教。清朝政府为发挥其政治宣传力量,不仅将《》颁发各地,命令官民通行讲读,除每月初一、十五朗读该书之部分外,还要求清朝士子凡求取功名者,更需熟读该书,无论县考、府考或科考,其中必有默写《圣谕广训》之试,并不得有丝毫差错。《圣谕广训》“兴行教化,作育人才”,在其后180多年间直到清末光绪、宣统年间,一些地方还设立宣讲所,配备专职宣讲员,讲解《圣谕广训》,劝导教谕群众。可见当时对《圣谕广训》的极端重视及广泛宣传的力度。

  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浩刼,几乎完全切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命脉,道之废也久矣,仁义道德、知耻崇孝的礼仪之邦沦为邪行媚俗、物欲横流的溷浊之地。为此,2006年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对于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提出了具体的标准,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对青少年的培养,人们思想道德的提高,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八荣八耻”与《圣谕广训》撇开时代体制不论而两相比较,其在推行教育文化立国、讲求法纪以德治国、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和追求社会和谐等方面是相通的。(待续)



关键词: 帝王 圣谕广训 201310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