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基于FPGA的移动通信中卷积码编码器设计

基于FPGA的移动通信中卷积码编码器设计

作者:时间:2012-06-18来源:网络收藏

摘要:卷积码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差错控制编码。介绍了卷积码编码原理,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了一个(2,1,9)卷积码。给出了仿真结果,并在器件上验证实现。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并用于实际项目中。
关键词:卷积码;;现场可编程门阵列;VHDL

0 引言
数字信号在有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时,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会发生误码。在数字通信系统时,首先应合理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并采用均衡措施等,使误码率达到指标要求。若仍然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必须采用差错控制编码等信道编码技术,使误码率进一步降低。
卷积码是深度空间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差错控制编码。在编码过程,卷积码充分利用了各码字之间的相关性。卷积码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GSM,CDMA数字等通信系统,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是可编程逻辑器件,采用FPGA等新型可编程器件进行数字系统设计,不仅使设计的电子产品达到微型化、高集成化和高可靠性,而且开发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本设计采用VHDL语言并选用FPGA设计了一个(2,1,9)卷积码

1 卷积码编码器原理
卷积码是1955年由Elias等人提出的一种十分常见且有效的前向纠错码(FEC)。卷积码(n,k,N)主要用来纠随机错误,它的码元与前后码元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卷积码(n,k,N)将是个信息比特编为n个比特,N为约束长度。即卷积码的当前码元不仅与当前输入的k个信息码元有关,而且还与前面(N-1)个时刻输入的信息码元有关,卷积码的纠错能力不仅与约束长度有关,还与采用的译码方式有关。总之,由于n,k较小,且利用了各组之间的相关性,在同样的码率和设备的复杂性条件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明:卷积码的性能至少不比分组码差。

2 卷积码编码器设计
2.1 编码设计原理
卷积码(n,k,N),其一般形式为一个由N段组成的输入移位寄存器,每段有k级;一组n个模2和相加器;一个由n级组成的输出移位寄存器。对应于每段k个比特的输入序列,输出n个比特。整个编码过程可以看成是输入信息序列与由移位寄存器与模2和连接方式所决定的另一个序列的卷积。
本设计的卷积码是(2,1,9),编码效率是1/2比率,约束长度为9,码发生器函数为:g(1,1)=(111101011),g(1,2)=(101110001)。对于每个输入到编码器的数据比特产生两个编码符号v1和v2,然后依次输出;编码符号v1,用发生器函数编码g(1,1),第一个输出;编码符号v2用发生器函数g(1,2)编码,第二个输出。卷积码编码器初始状态为全“0”状态。随后第一个输出编码符号为发生器函数g(1,1)产生的编码符号。
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4639.htm

a.JPG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