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软豪掷800亿美元押注数据中心、扎克伯格宣称“2025年上线1吉瓦算力”时,一场围绕AI基础设施的资本狂潮正席卷硅谷,所有建设均需庞大资金持续输血。周四,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透露,阿波罗资管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正在与Meta进行谈判,拟牵头为其提供约350亿美元的融资方案,以帮助Meta在美国开发数据中心。知情人士表示,这家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协商承担该融资计划的主要份额,其余部分将向其他投资者分销。目前融资谈判尚处于早期阶段,不能保证交易最终能够达成。早在上个月,
关键字:
Meta 数据中心
试想一下,当你戴上一副轻若无物的AR眼镜,你几乎会忘记它的存在。这就是莫界在2025年CES上推出的AR眼镜的魅力所在。虽然莫界并非首家涉足全天候佩戴AR眼镜的公司,但它却是全球首家成功突破35克重量极限,并内置先进近眼显示系统的企业。然而,真正让它脱颖而出的,并不仅仅是其轻便的设计和卓越的沉浸式功能,而是它能够在一次充电后提供长达10小时的AI驱动体验。秘诀是什么?答案就是来自意法半导体的STM32N6——一款专为将AI无缝融入日常生活而设计的微控制器。□ 挑战■ 打造一副超轻透明的AR眼镜,
关键字:
AR STM32N6
2月14日消息,据报道,软银旗下Arm正加速推进从传统授权模式向自主芯片设计和制造的重大转型,预计最早在夏季亮相。据悉,新芯片将作为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的中央处理器(CPU)平台,基于可定制化设计,能够满足包括Meta在内的多家客户的特定需求,而生产则可能外包给台积电等专业制造商。长期以来,Arm的商业模式围绕着向全球科技巨头如苹果、谷歌、英伟达、亚马逊、微软、高通及英特尔等授权其指令集架构与复杂核心设计,赋能这些企业自主研发芯片。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人工智能(AI)领域需求的井喷式增长
关键字:
arm 芯片 Meta
2 月 12 日消息,《福布斯》在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昨日的一份报道中表示,Meta 正就收购韩国 AI
芯片初创企业 FuriosaAI 展开谈判。一位消息人士指出该交易最早于本月达成;而另有消息源称除 Meta 外还有其它企业也对
FuriosaAI 感兴趣。FuriosaAI 总部设于韩国首尔,由游戏企业 Com2us 高管、前首席执行官Song Jae-joon 创立,目前这家企业的领导者是曾在三星电子和 AMD 任职的 June Paik。FuriosaAI 在去年的 Hot Chip24
关键字:
Meta 韩芯片企业 FuriosaAI AI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近期透露的一项脑机技术进展,不仅预示着人机交互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也为脑机接口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的深度挖掘,Meta已经悄咪咪地做出了一款不用动手术就能用的脑机接口设备。这个神奇的小玩意儿能读懂你的大脑信号,然后直接帮你打字,准确率还挺高,有80%呢!这标志着脑机技术在实现自然、高效人机交互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Meta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用了超厉害的人工智能模型,再配上专门的硬件设备,不用往你脑袋里塞东西,就能从外面读到你的大脑信号
关键字:
Meta 人机交互 脑机接口
2月11日消息,OpenAI正积极推进其减少对英伟达芯片依赖的计划,并致力于通过开发首款自研人工智能芯片来实现这一目标。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首款自研芯片的设计,并计划将其交由台积电进行“流片”,即将设计好的芯片送至工厂进行试生产。OpenAI和台积电均未对此评论。这一进展表明,OpenAI有望实现其2026年在台积电大规模生产自研芯片的目标。通常,每次流片过程的费用高达数千万美元,且需要大约六个月的时间才能生产出成品芯片,除非OpenAI支付额外费用以加速生产进程。值得注意的是
关键字:
OpenAI 自研芯片 台积电 代工 英伟达 人工智能 Meta
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周四表示,在未来3到5年内,“全新的AI架构范式”将会出现,其能力将远远超越现有AI系统。他还预测,未来几年可能成为“机器人技术的十年”,届时AI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将结合在一起,解锁新一代智能应用程序。媒体报道,在达沃斯论坛上的一场名为“技术辩论”的会议上,LeCun指出,目前的“AI形式”,即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LLMs),并没有那么强大。他认为,虽然这种模型是有用的,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不足。“我认为目前的LLM模式寿命相对较短,可能只有三到五年。我认为在
关键字:
Meta LeCun AI 架构 机器人技术 核心
2025年1月7-10日,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盛会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歌尔携超轻AI+显示眼镜、新一代智能交互指环手环等声、光、电多领域技术解决方案亮相此次盛会,助力智能视听互动体验升级。AI+显示轻装上阵,歌尔VR/AR技术焕新视界体验轻量化设计因满足消费者对于佩戴舒适度和美观性的双重要求而成为AI智能眼镜发展的关键趋势之一。歌尔在本次CES上推出两款聚焦轻量化的AI+显示智能眼镜参考设计Mulan2和Wood2,助力智能视界体验升级。Mulan2集成音乐播放、电话、消息通知、信息
关键字:
歌尔 CES2025 CES 2025 眼镜 指环 手环 VR/AR
《科创板日报》6日讯,最近,英伟达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官网公开了一项名为“无背光增强现实数字全息技术”的AR眼镜专利(专利号US20250004275A1)。这项专利是在2024年6月提交的,并在2025年1月2日正式公开。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的背光系统,采用数字全息和环境光干涉技术,通过特定的光学设计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实现了更为自然和清晰的虚拟图像呈现。
关键字:
英伟达 AR 眼镜 专利 无背光
2024年中国AR/VR产业在变化多端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下,经受了诸多困难与挑战。IDC预计,2025年在软硬件技术革新、AI加持、终端厂商入局的推动下,整体AR/VR市场将迎来转折节点。对此,IDC总结并给出了2025年中国AR/VR的十大洞察,具体内容如下:洞察一:2025年中国AR/VR市场迎来回暖,出货预计增长114.7%2024全年中国AR/VR市场预计出货53.5万台,同比下滑26.3%。尽管面临着宏观经济及消费购买力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但受到产品技术革新、AI加成以及新厂商入局的大力拉动,ID
关键字:
AR/VR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echCrunch上月底29日披露,美国科技巨头Meta拟投资100亿美元建设一条超4万公里环绕地球的海底通信光缆。知情人爆料称,该海底光缆初步规划从美国东海岸出发,经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后,回到美国西海岸,从而形成全球大环线。由于整条光缆线路看起来像是英文字母W,因此该项目又被称为W计划。据报道,W计划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Meta公司可能会在明年初披露包括具体线路和通信容量等在内的更多信息。实际建成和投入使用恐怕要等上5到10年。报道分析称,这些投资还有一个更务实的动机:科技公司希望更
关键字:
Meta 海底通信
美东时间周三晚间,美国司法部要求法官命令谷歌剥离Chrome浏览器,终止与苹果的默认搜索合作。自2003年以来,苹果因将谷歌设为默认搜索引擎而每年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分析师估计,若司法部的提议被接受,苹果可能会面临高达200亿美元的收入损失。由于这一改变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生效,苹果正在积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来弥补潜在的损失。据《华尔街日报》周四报道,苹果已经将目光转向了AI领域,探索与多家AI公司的合作。苹果的AI系统“Apple Intelligence”计划整合到所有苹果设备,并允许接入第三方AI系
关键字:
Chrome 苹果 AI Meta
Meta旗下智能眼镜产品Ray-Ban Meta已经成为领域内爆款单品,受到全球消费者追捧。鉴于Meta智能眼镜在多个季度内展现出的强劲市场表现,苹果正酝酿着进军这一领域的计划。
关键字:
苹果 Meta 智能眼镜 AI XR
今日,据媒体报道,2024年上半年字节跳动的整体收入增长超过35%,达到约730亿美元。国际市场收入增长超过60%,达到约170亿美元,这里主要是TikTok带来的收入。这意味着字节跳动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国际市场上更是逼近Meta——该公司上半年的营收为755.27亿美元。针对上述财务数据,字节跳动没有回应《科创板日报》的问询。字节跳动国际市场主要来自TikTok带来的广告收入。据OnlyAccount.io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抖音海外版TikTok的下载量已达到4.882
关键字:
字节跳动 Meta TikTok AI
11 月 5 日消息,Meta 前增强现实眼镜项目负责人凯特琳・卡利诺夫斯基(Caitlin Kalinowski)周一在 LinkedIn 上宣布,她将加入 OpenAI,领导机器人和消费硬件部门。OpenAI 向 TechCrunch 确认了这一消息。据了解,卡利诺夫斯基是一位资深的硬件主管,自 2022 年 3 月起领导 Meta 的 AR 眼镜团队。她监督了 Orion 的开发,这是一款增强现实眼镜原型,Meta 此前在年度 Connect 大会上展示了这款产品。卡利诺夫斯基还领导了 Meta 虚
关键字:
meta VR头显 OpenAI
ar-meta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ar-meta!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ar-meta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ar-meta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