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在“五指山”下的中国手机厂商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国家发改委近日开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反垄断罚单:对高通公司处以60.88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并要求其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尽管国内手机厂商对此反应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高通案对产业影响的逐步传导,手机市场竞争将趋于公平,研发创新的动力和机制将被再度激活,市场竞争格局有望被迅速改写。
霸道的商业模式开始松动
据高通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28日,高通所持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总额为316亿美元,
关键字:
高通 芯片
MKM分析师Ian Ing近期发表评论称,高通仍有极大的热情想要进入射频市场。Ian的判断基于高通最新产品规划以及近期的一些市场动作,而高通试图进入的新市场显然指向安华高的地盘。
Ian特别提到高通第一代射频产品RF350的市场惨败,“在经历一代失败后,高通想要重振RF360路线。高通不断组建其RF团队,甚至还从安华高挖来关键的技术市场人员,无疑会对高通的参考设计有所帮助和借鉴”。
上个月,高通发布2015第一季度财报,每股收益1.34美
关键字:
高通 射频
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作出处理,责令高通公司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处以2013年度在我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共计60.88亿元人民币。此次处罚刷新了国内反垄断最大罚款额。高通在相关专利的授权方面,将降低专利费用,同时取消反向授权协议等,这一系列举措将打破国内终端市场既有的竞争规则。而该官司的终结,对于高通的利好也非常显著:消息宣布后,高通股价上涨了2.98%。
此次反垄断调查对于终端产业的影响较为深远,业界的探讨也甚嚣尘上,然而单就高通的垄断地位而言,由技术实力
关键字:
高通 小米
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作出处理,责令高通公司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处以2013年度在我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共计60.88亿元人民币。此次处罚刷新了国内反垄断最大罚款额。高通在相关专利的授权方面,将降低专利费用,同时取消反向授权协议等,这一系列举措将打破国内终端市场既有的竞争规则。而该官司的终结,对于高通的利好也非常显着:消息宣布后,高通股价上涨了2.98%。
此次反垄断调查对于终端产业的影响较为深远,业界的探讨也甚嚣尘上,然而单就高通的垄断地位而言,由技术实力
关键字:
高通 小米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5 年 2 月 10 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高通公司处以 60.88 亿元罚款。发改委认定高通公司在CDMA、WCDMA、LTE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和基带芯片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阻碍和抑制了技术创新和发展。
中国手机设备制造商,为使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并能进入相应地区市场,必须寻求获得高通公司的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高通CEO 莫伦科夫 (Steve Mollenkopf) 对媒体表示,中国这次反垄断调查是该
关键字:
高通 LTE
MWC 2015即将开幕,与一大波新机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大波全新移动处理器。虽然高通目前仍然占据着智能手机处理器的霸主地位,但是三星、联发科、英伟达以及英特尔却并不打算俯首称臣,一场移动处理器大战即将在今年上半年打响。而在此之前,不妨让我们纵观大局,先看看各家实力究竟如何吧!
高通骁龙:更多64位处理器即将到来
作为高通首款64旗舰处理器,骁龙810最近的关注度可谓相当之高,LG G Flex 2、HTC One M9、小米Note等多款Android旗舰都将使用这款处理器。不仅如此,高通在
关键字:
移动处理器 高通 三星
全球半导体大厂为维持领先地位,布局中长期的技术投资不手软!2014年研发费用排名前十大的半导体厂,合计总研发费用高达318亿美元,约新台币9,601亿元,较前一年度成长11%。
市 调单位IC Insights最新统计,2014年半导体研发费用最高的前十家厂商,依序为英特尔、高通、三星、博通、台积电、东芝、意法、美光、联发科及辉达。单单 龙头厂英特尔一家,在2014年的研发费用约115亿美元,占前十大研发总额的36%,也占英特尔当年度营收约22%。
排名于英特尔之后的是全球手机晶片大厂高通
关键字:
半导体 英特尔 高通
三星电子新旗舰智能机将弃用高通骁龙810处理器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布斯》杂志网络版对此发表分析文章称,三星欲借自主芯片实现在高端Android手机领域的差异化、降低成本,并有可能为其他厂商提供芯片,从而与高通产生直接竞争。不过三星此前也曾尝试挑战高通,并未成功。考虑到高通芯片在整合LTE调制解调器技术方面的优势,三星很可能会继续依赖高通。
以下是文章全文:
高通在第一财季电话会议上称,一家“主要智能机厂商”不会在其新旗舰设备中使用高通最新的骁龙810移动应
关键字:
三星 高通
DIGITIMES Research观察WiGig晶片市场,推估2015年下半年,将可见WiGig技术及晶片运用于高阶智慧型手机上,而能先行供货的晶片商估为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松下(Panasonic)、英特尔(Intel)、Nitero等,三星则可能透过技术授权生产自家手机用的WiGig晶片。
博通于CES 2014上实机展示过WiGig晶片,而高通为了进一步掌握WiGig技术,于2014年7月购并Wilocity,而后在CES 2015上实机展示晶片,Nite
关键字:
高通 三星 WiGig
2月10日,大陆发改委召开发布会,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依法作出处理,责令高通公司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处2013年度我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计60.88亿元。
由此,自2013年11月开始发改委对高通持续一年多的反垄断调查案终于结束,依据发改委的公告,高通公司主动提出了一揽子整改措施。这些整改措施针对高通对某些无线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包括:
(1)对为在我国境内使用而销售的手机,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
(2)向我国被许可人进行专利许可
关键字:
高通 Nokia
MWC 2015即将开幕,与一大波新机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大波全新移动处理器。虽然高通目前仍然占据着智能手机处理器的霸主地位,但是三星、联发科、英伟达以及英特尔却并不打算俯首称臣,一场移动处理器大战即将在今年上半年打响。而在此之前,不妨让我们纵观大局,先看看各家实力究竟如何吧!
高通骁龙:更多64位处理器即将到来
作为高通首款64旗舰处理器,骁龙810最近的关注度可谓相当之高,LG G Flex 2、HTC One M9、小米Note等多款Android旗舰都将使用这款处理器。不仅如此,高通在
关键字:
高通 64位 处理器
实际上,高通可利用此次处罚,变相降低芯片价格,以高通的技术实力看,它的产品降价将会扩大市场份额,让更多技术实力不如高通的国产芯片企业更难以为继。从这个角度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日前,发改委对世界芯片巨头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告一段落,2月10日,发改委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依法作出60.88亿元的罚款决定,同时责令高通公司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即时整改。
高通被罚,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认为,高通被处罚,一是对国内那些必须交专利费的下游生产企业是极大的利好,成
关键字:
高通 AMD
业内人士都知道:三星设计和制造移动应用处理器,三星生产的Exynos品牌的移动处理器,被应用在三星部分型号的智能手机中。尽管三星向联想等手机厂商销售应用处理器,但却不被认为是移动芯片大厂。高通和联发科是移动芯片大厂。
这种情况会发生改变吗?
在三星最近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投资公司Jefferies分析师桑迪普·巴吉卡(Sundeep Bajikar)向三星高管提出了如下问题,“三星会向其他手机厂商供应14纳米工艺的Exynos芯片吗?如果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字:
三星 高通 联发科
高通在发布2015财年下半年半业绩展望的时候表示,他们即将上市的最先进处理器骁龙810“不会出现在一个大客户旗舰设备的最新设计周期中”。媒体普遍认为这是指三星将在它即将发布的新一代旗舰手机Galaxy S6上弃用高通产品,而使用自家生产的Exynos 7420处理器,这或将成为高通的转折点。
高通芯片业务和授权业务互相支撑
高通凭借着垄断CDMA专利而在3G时代活得风生水起,CDMA自然不用说了,在高通垄断CDMA专利的情况下,至今除了高通就只有威睿可以生产CDMA
关键字:
高通 CDMA 4G
高通反垄断案尘埃落定,中国手机产业由此将拉开市场洗牌的大幕。高通已同意向中国发改委支付60.88亿元(约合9.75亿美元)罚款,了结为期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这一罚款数额创造了中国反垄断调查的历史之最。高通在声明中称,不会挑战这一决定,不会进一步上诉。高通宣布对其专利授权方式进行更改,对中国厂商不捆绑专利授权、不强制交叉授权,还承诺降低在中国的专利使用费率。
发改委公告指出,高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垄断行为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阻碍和抑制了技术创新和发展,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
关键字:
高通 海思 联发科
高通介绍
高通公司 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San Diego) 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 由 Irwin Jacobs 和 安德鲁·维特比 创建于 1985年。两人此前曾共同创建Linkabit.
高通公司的第一个产品和服务包括 OmniTRACS 卫星定位和传讯服务,广泛应用于长途货运公司,和专门研究集成电路的无线电数字通信技术, 譬如 Viterbi decoder.
高通公司在CDMA技术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