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IFX: FSE, NYSE)近日宣布推出采用65纳米工艺制造的最新低成本平台样品和两款高度集成的高能效移动电视IC的样品。此外,英飞凌还赋予了入门级手机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功能。
英飞凌高级副总裁兼通信解决方案事业部销售与营销负责人Dominik Bilo指出:“能够再次向客户和大众展示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众多创新型半导体解决方案,我们对此深感激动。今天通过推出这些半导体解决方案,我们再次巩固了公司在真正单片集成技术领域的领袖地位。”
关键字:
英飞凌 65纳米 半导体
引言
开关磁阻电机(SRM)具有诸多明显优势,例如结构简单、高起动转矩、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等,正不断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图1(a)所示为一个典型的6/4三相开关磁阻电机。电机为双凸极结构,转子既无绕组也无永磁体;定子各极上绕有集中绕组,径向相对极的绕组串联,构成一相。开关磁阻电机的运行基于“磁阻最小”原理—磁通总是要沿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因磁场扭曲而产生磁阻性质的电磁转矩。在电机运行时, 每相绕组只有在该相电感处于增加阶段时通电,而在电感处于减少时必须
关键字:
英飞凌 C868 磁阻电机 控制系统
英飞凌进军摩托车引擎控制应用领域,推出全新MCU系列产品
2007年10月18日,德国Neubiberg讯 ——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FSE/NYSE: IFX) 推出了全新系列微控制器,瞄准不断增长的全球性摩托车引擎控制市场。
具有32位性能的XC2700系列微控制器将使系统制造商能在世界各地打造经济高效的
摩托车电子引擎装置,以便满足即将颁布的排放标准要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市场,中国和印度也将在来年推出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这进
关键字:
英飞凌 MCU
如今,现代化汽车都装备了多种传感器。这些组件可将物理输入变量转换成电气信号,提供给引擎电子控制装置以及安全便捷系统,用于实现开环和闭环控制功能。
除了主观因素之外,许多购车者在选择汽车时非常看重汽车的燃油效率、排放、安全和豪华/便捷性。这些因素推动了汽车智能传感器应用的发展。
如今的汽车系统可记录和处理众多传感输入变量,比如加速、压力、温度、引擎速度、转速、角度、力量、距离、液位和化学成分(空气质量或油品质量)。现代化的传感器可在芯片上集成传感元件和信号评估电子元件(温度补偿、模数转换等)
关键字:
汽车传感 压力传感器 英飞凌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渗透,以及半导体解决方案逐步取代机械组件,预计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今后几年内的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对汽车可靠性、安全性、空载重量、尾气排放和油耗日益苛刻的要求,也推动了这种增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 2006年5月的一项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汽车集成电路市场的总销售额大约为164亿美元。
符合欧III排放标准的英飞凌双缸进气口喷射摩托车引擎控制系统
英飞凌的车灯控制模块650W转换能力仅有5W热损失
平均而言,如今一
关键字:
半导体 汽车电子 英飞凌 瑞萨 Freescale Altera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进一步增强对工业市场的开发支持力度。近日英飞凌宣布面向16位XE166实时信号控制器(RTSC)系列推出具备完整CANopen开发环境的全新开发支持套件。这种全新的UConnect-CAN开发套件能够设计出适用于伺服驱动器、空调系统、步进电机和抽水泵等工业应用设备所需的成本敏感型联网实时电机控制系统。英飞凌的另一个展示亮点是低成本三相电机控制装置开发套件,该套件结合采用了具有磁场定向控制(FOC)功能的增强型8位微控制器和高度集成的智能电源模块。
具备完整CANopen 开发环
关键字: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宣布推出三个全新的功率半导体系列,进一步丰富广博的OptiMOSTM 3 N沟道MOSFET产品组合。OptiMOS3 40V、60V 和 80V系列可在导通电阻等重要功率转换指标方面提供业内领先的性能, 使其能够在采用标准TO(晶体管外形)封装的条件下,降低30%的功耗。OptiMOS3 40V、60V 和80V系列具备较低的开关损耗和导通电阻,与其他竞争性解决方案相比,可增加高达30%的功率密度,使相关应用的组件数降低25%以上。
这些全新的MOSFET适用于多种功率转
关键字: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推出成本极低的三相电机控制装置开发套件,该套件结合采用了具有磁场定向控制(FOC)功能的英飞凌8位XC886 和 XC888系列微控器和最新的高度集成智能电源模块CIPOS?(控制集成电源系统)。英飞凌通过不断努力,提高了成本敏感型消费和工业应用的电源效率,履行了公司改善能效和推进嵌入式电机控制应用的承诺。
这些成本敏感型应用包括洗衣机、洗碗机、空调和其它家用电器以及工业用风扇和抽水泵等设备所需的电机控制装置,这些设备根据相关规定和用户需求,需要降低能耗。英飞凌的三相电机驱动应用套件有
关键字: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宣布与宝马子公司宝马M股份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开发适用于全新宝马M车系的引擎控制单元。英飞凌主要负责将公司生产的微控制器芯片(MCU)集成至该系统,同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全新宝马M系列引擎与前代产品一样,具备出色的性能,此外还将进一步降低燃耗,满足目前全球适用的所有汽车排放标准,包括EURO5和US-LEV2。要想实现该目标,需要采用高度创新的引擎控制装置,宝马M股份有限公司将采用来自英飞凌AUDO FUTURE产品家族的32位闪存微控制器,AUDO FUTURE系列基于
关键字: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率先在面向入门级智能手机的超低成本手机解决方案平台上演示电子邮件和聊天功能。凭借这一巨大技术进步,英飞凌为现有平台的网络功能奠定了基础。英飞凌与TJAT Systems合作,推出可同时访问MSN、 ICQ、 Chikka或雅虎等领先通信门户的解决方案。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移动大会上,英飞凌展示了采用该联合解决方案的话机。英飞凌与国际手机制造商新加坡的裕廊科技携手,在低成本平台上展示基于网络的即时通讯服务。目前入门级智能手机可使用户在低成本移动平台上轻松、快捷地获得聊天和电子邮件
关键字:
英飞凌
英飞凌通过推出第三代单芯片产品X-GOLD™113与X-GOLD™213,使低成本手机能实现拍照、上网和音频娱乐等高端功能。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这些功能的集成可使客户将制造成本降低40%。全新芯片现已开始提供样品,并且成功进行了实际应用。
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全球66亿人口大约有一半的人未曾用过电话,更不用说使用数码相机或MP3播放器。英飞凌今日推出的X-GOLD 113 和X-GOLD 213芯片,为这一目标群体以低廉的价格使用移动设备铺平了道路。作为完整移动平台的一部分
关键字:
英飞凌
2007年DRAM价跌,不仅使许多存储器业者出现营运赤字,连德国半导体业者英飞凌(Infineon)CEOWolfgangZiebart也恐将面临下台命运。根据路透(Reuters)引述南德日报报导,英飞凌董事会不具名人士日前表示,该公司董事会已经着手寻觅接任人选,WolfgangZiebart极可能在2008年夏季结束前去职,惟英飞凌发言系统尚未对此传言有所评论。
事实上,自从WolfgangZiebart在2004年9月,取代曾经带领该公司脱离西门子(Siemens)旗下、独立上市的前任执行
关键字:
英飞凌
近日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DECT08大会上,英飞凌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供基站使用的单片CAT-iqTM/DECT无线引擎,名为COSICTM (无线单片)-Modem。COSIC –Modem将基带处理器、收发器和功率放大器集成在CMOS单芯片上,应用于高品质的无绳IP电话。结合英飞凌的宽带用户端设备片上系统(用于ADSL2/ 2+的Danube、用于以太网的Twinpass和用于VDSL 2的VINAXTM-VE),COSIC-Modem可同时以高清音质,处理6部话机,同时可以访问CAT-i
关键字:
英飞凌
为了满足下一代排放标准要求,汽车电子设备供应商英飞凌科技面向汽车动力系统和底盘应用推出业界集成度最高、性能最出色的微控器系列。
英飞凌全新的32位AUDO FUTURE微控器系列采用TriCore?内核,将微控器功能与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和行业最高密度闪存紧密结合起来。该系列还包括经德国T?V Nord 集团车辆技术与机动性协会审批的首个FlexRay通信组件,融合了成熟的AUTOSAR软件和提供额外系统性能的外设控制处理器。
AUDO FUTURE系列完全与以前推出的32位AUDO Next
关键字: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NYSE:IFX)面向汽车动力系统和底盘应用推出业界集成度最高、性能最出色的微控器系列。
英飞凌全新的32位AUDO FUTURE微控器系列采用TriCore®内核,将微控器功能与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和行业最高密度闪存有机结合起来。该系列还包括经德国TÜV Nord 集团车辆技术与机动性协会审批的首个FlexRay通信组件,融合了成熟的AUTOSAR软件和提供额外系统性能的外设控制处理器。
AUDO FUTURE系列完全与以前推出的32位AUDO
关键字:
英飞凌 微控器 200802
英飞凌介绍
英飞凌科技公司于1999年4月1日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至今在世界拥有35,600多名员工,2004财年公司营业额达71.9亿欧元,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作为国际半导体产业创新的领导者,英飞凌为有线和无线通信、汽车及工业电子、内存、计算机安全以及芯片卡市场提供先进的半导体产品及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英飞凌平均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7%用于研发,全球共拥有41,000项专利。自从1996年在无锡建立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