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多年来,在摩尔定律似乎不可避免的推动下,工程师们设法每两年将他们可以封装到同一区域中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但是,当该行业追求逻辑密度时,一个不需要的副作用变得更加突出:热量。在当今的 CPU 和 GPU 等片上系统 (SoC) 中,温度会影响性能、功耗和能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多的热量会减慢关键信号在处理器中的传播,并导致芯片性能的永久下降。它还会导致晶体管泄漏更多电流,从而浪费功率。反过来,增加的功耗会削弱芯片的能源效率,因为执行完全相同的任务需要越来
- 关键字:
芯片 功耗 散热
- 4 月 14 日消息,英特尔核心设计团队高级首席工程师 Ori Lempel 在接受外媒 KitGuru 采访上表示,该企业在酷睿 Ultra 2000 系列客户端处理器中取消性能核(P Core)的超线程,与无超线程设计更优秀的同功耗面积下表现密切相关。Ori
Lempel 表示,根据经验估算数据,相较硬件上支持超线程 / 同步多线程 (SMT) 但关闭这一功能的核心,开启超线程能提升 30% 的
IPC 但会增加 20% 的功耗,而硬件设计上不支持超线程的核心能在相同 IPC 下降低 15%
- 关键字:
英特尔 客户端 处理器 超线程 功耗
-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集,边缘智能专注于在数据产生的位置(即网络的“边缘”)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边缘智能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低延迟、高可靠性的数据处理,同时由于减少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可有效保护数据隐私。此外,边缘智能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或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工作,这对于某些应用场景至关重要。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原股份”或“芯原”)执行副总裁、业务运营部总经理汪洋认为,相比于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应用,边缘智能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对实时性、安全性和隐私性要求较高的领域,除了如手机、电脑等个人消费
- 关键字:
202406 芯原股份 边缘智能 算力 功耗
- 当CMOS反相器切换逻辑状态时,由于其充电和放电电流而消耗功率。了解如何在LTspice中模拟这些电流。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解释了CMOS反相器中两大类功耗:动态,当反相器从一种逻辑状态变为另一种时发生。静态,由稳态运行期间流动的泄漏电流引起。我们不再进一步讨论静态功耗。相反,本文和下一篇文章将介绍SPICE仿真,以帮助您更彻底地了解逆变器的不同类型的动态功耗。本文关注的是开关功率——当输出电压变化时,由于电容充电和放电而消耗的功率。LTspice逆变器的实现图1显示了我们将要使用的基本LTspice逆变器
- 关键字:
CMOS,反相器,功耗 仿真,LTspice
- 本文解释了CMOS反相器电路中的动态和静态功耗。为集成电路提供基本功能的CMOS反相器的发展是技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种逻辑电路突出了使CMOS特别适合高密度、高性能数字系统的电气特性。CMOS的一个优点是它的效率。CMOS逻辑只有在改变状态时才需要电流——简单地保持逻辑高或逻辑低电压的CMOS电路消耗的功率非常小。一般来说,低功耗是一个理想的功能,当你试图将尽可能多的晶体管功能封装在一个小空间中时,这尤其有益。正如计算机CPU爱好者提醒我们的那样,充分去除集成电路中的热量可能很困难。如果没有CMOS反相
- 关键字:
CMOS,反相器,功耗
- 问:了解运算放大器电路中的功耗设计为了了解运算放大器电路中的功耗问题,我们首先明白具有低静态电流 (IQ)的放大器以及增加反馈网络电阻值与功耗之间的关系。让我们首先考虑一个可能需要关注功率的示例电路:电池供电的传感器在 1kHz时生成 50mV 幅度和 50mV 偏移的模拟正弦信号。信号需要放大到 0V 至 3V 的范围以进行信号调节(图 1),同时要尽可能节省电池电量,这将需要增益为 30V/V 的同相放大器配置, 如图 2 所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优化该电路的功耗呢?图 1 : 示例电路中的输入及输
- 关键字:
运放电路 运放电路 功耗
- 4 月 11 日消息,Meta 公司于 2023 年 5 月推出定制芯片 MTIA v1 芯片之后,近日发布新闻稿,介绍了新款 MTIA 芯片的细节。MTIA v1 芯片采用 7nm 工艺,而新款 MTIA 芯片采用 5nm 工艺,采用更大的物理设计(拥有更多的处理核心),功耗也从 25W 提升到了 90W,时钟频率也从 800MHz 提高到了 1.35GHz。Meta 公司表示目前已经在 16 个数据中心使用新款 MTIA 芯片,与 MTIA v1 相比,整体性能提高了 3 倍。但 Meta 只主动表示
- 关键字:
Meta MTIA 芯片 5nm 工艺 90W 功耗 1.35GHz
- 本文是磁滞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解释了工程系统中发现的两种磁滞类型。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磁滞的概念,并解释了磁滞系统的输出如何依赖于输入的当前状态和系统的历史。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提供一个更完整的理论图片,通过检查率依赖和率无关磁滞之间的差异。我们还将研究磁滞和功耗之间的关系。磁滞和延迟之前,我引用了磁滞的四个定义。我们当时讨论了其中两个,现在我们将讨论另外两个:“由于产生效应的机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观察效应变化的磁滞”,《牛津电子与电气工程词典》。“由于摩擦等阻力导致的预期值的磁滞效应”—牛津化学工程词典。
- 关键字:
磁滞 电气工程 功耗
-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 100 mA高速同步单芯片降压型切换稳压器取代LDO稳压器,为电流回路发送器设计精巧型电源。文中评估其性能,并选择符合严格的工业标准的组件。并提供效率、启动和涟波测试数据。自动化控制在工业和消费类应用中越来越普遍,但即使是一流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也要依赖一种古老的技术:电流回路。电流回路是控制回路中普遍存在的组件,可以双向工作:其将测量结果从传感器传递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反之,也可将控制输出从PLC传递给制程调变装置。4 mA至20 mA的电流回路是透过双绞线将数据从远程传感器准
- 关键字:
降压稳压器 电流回路 发送器 功耗 ADI
- 据外媒报道,三星电子即将在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上报告其在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会议接收的资料显示,三星研究人员在14nm FinFET逻辑工艺平台上实现了磁性隧道结堆叠的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制造,据称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功耗最低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该团队采用三星28nm嵌入式MRAM,并将磁性隧道结扩展到14nm FinFET逻辑工艺。三星研究人员将在12月召开的国际电子器件会议上就此进行报告。论文中提到,该团队生产了一个独立的存储器,其写入能量要求为每比特25pJ
- 关键字:
功耗 三星 MRAM
- 在多路复用(muxed)逐次逼近寄存器模数转换器(SAR ADC)应用中,一般会有尺寸和功耗限制,这通常取决于每通道模拟信号链的设计选择。本文说明为什么采用模拟输入高阻(高阻抗)技术的多路复用SAR ADC是在不影响性能和精度的情况下大幅减小解决方案尺寸和降低功耗的关键。多路复用SAR ADC通常用于需要不断监测系统中多个关键变量的应用。在光通信应用中,可以通过光功率测量监测激光偏压,而在VSM应用中可以监测来自电极的EEG/ECG信号。这些多路复用应用有一些共同的要求:●有很多通道需要监测。一般来说,A
- 关键字:
ADI 功耗
- 王得喜,陈俊杰(康佳集团 多媒体研发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3) 摘 要:介绍了视频终端功耗的组成部分、并降低功耗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终端;功耗;HDR 0 引言 AIoT、物联网、5G、8K等新技术发展较快,终端显示承担了信息呈现的重要作用,“屏”是和“芯”并驾齐驱的器件。显示技术是技术创新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人们对终端显示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视频终端功耗分为面板功耗、背光功耗、外围电路功耗等几部分。整机制造商通常采用以下思路进行降低功耗。 1)智能控制,利用智能感应系统控制电源
- 关键字:
202005 终端 功耗 HDR 无线宽带
- 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显示器公司(Samsung Display)日前表示,针对新款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进行了支持5G的优化。虽然屏幕与5G覆盖、接收或数据速度无关,但它确实有个功能使5G手机以及所有其它设备受益。研究机构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的认证显示,这款屏幕功耗减少了15%。三星显示器公司称,5G版OLED屏幕的平均功率从1.5W下降到1.3W。这对5G设备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提供5G连接需要消耗更多的电量。另外,三星表示,基于瑞士公证机构的测试,三星新款OLED
- 关键字:
三星、OLED、5G、功耗
- 全球汽车半导体面临极大的市场机会,但设计工程师同样面临在成本、功耗、安全性等多方面的技术挑战。本文以可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最新智能应答器为例,向中
- 关键字:
汽车 功耗 安全性 方法
- 摘要:根据穿戴式医疗设备低成本、高性能、高集成度和续航时间长的特点,对比了当前主流的低功耗微控制器(MCU)系列,分析得出ARM Cortex M0+内核的MCU
- 关键字:
测量 功耗
功耗介绍
定义
功率的损耗,指设备、器件等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差额。功率的损耗。电路中通常指元、器件上耗散的热能。有时也指整机或设备所需的电源功率。
功耗同样是所有的电器设备都有的一个指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中所消耗的能源的数量,单位为W。不过复印机和电灯不同,是不会始终在工作的,在不工作时则处于待机状态,同样也会消耗一定的能量(除非切断电源才会不消耗能量)。因此复印机的功耗一般会有两个,一个是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