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天眼查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汽车零部件及智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建筑工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9月,注册资本约403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赵明路,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程控交换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无线通信设备、微电子产品等。天眼查股东数据显示,该公司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多项专利信息,其中包括“一种机动车辆自动驾驶方法及终端设备” “控制智能汽车行
- 关键字:
华为 汽车
- 据来自供应链的最新消息称,随着HMS(华为移动服务)生态的高速增长、外部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华为已经在考虑更多的自主终端计划,比如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手机。据悉,华为其实一直都没有放弃鸿蒙系统手机,而之所以迟迟没有推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此前基于鸿蒙生态的可用App比较少,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和接受度,但是随着HMS的蓬勃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根据华为给出的最新数据,HMS的全球月活用户已超过7亿,注册开发者已达到160万,并有也超过8万个App集成了HMS Core。经过一年多的发展,HMS
- 关键字:
华为 鸿蒙手机
- 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之前表示,华为HMS生态目前仅次于安卓、iOS,全球排名前三,而随着接下里的持续发展,未来华为HMS有望成为全球市场上用户最受欢迎的生态系统,而生态中集成的AppGallery(应用市场)是谷歌Play、苹果iOS之后全球第三大应用商店。8月16日消息,据供应链最新消息称,随着HMS生态高速增长,以及外部环境压力,华为已经开始考虑更多的自主终端计划,比如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供应链最新消息中提到,华为一直都没有放弃基于鸿蒙系统手机的打造,而之所以迟迟没有推出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生态系
- 关键字:
鸿蒙系统 华为 安卓
- 去年,美方“制裁”华为后,部分企业申请了临时协议,跨度一年时间。按照美国商务部的说法,此举旨在让那些使用华为设备的企业维持运行,并利用过渡期采购和切换到新平台。除了涉及基础通信设备,Android服务同样包含在内。换言之,那些在2019年5月16日之前制造的设备,仍旧可以获取谷歌提供的套件和安全更新。可问题在于,一年的协议期,已经走到头了。由于谷歌需要对更新进行验证,有外媒猜测,无论是否是5月16日之前生产,至少就目前而言,今后可能都难以再获得更新了。今年2月,谷歌还敬告华为安卓用户,不要尝试“旁加载”的
- 关键字:
华为 安卓
- 日前,关于华为Mate 40系列手机的爆料信息得到进一步曝光。据称,Mate 40代号Ocean,拥有一块6.67英寸LG曲面屏,刷新率90Hz,后置摄像头组合为5000万+2000万+800万,麒麟9000处理器,8、12GB RAM,可选存储128、256、512GB。左为Mate 40,右为Mate 40 Pro,图源OnleaksMate 40 Pro则代号Noah,搭载LG或京东方提供的超瀑布屏,同样90Hz刷新率,麒麟9000处理器平台,后置摄像头5000万“液态镜头等四摄组合。据说还有名为M
- 关键字:
华为 Mate 40 Pro
- “我们新一代麒麟芯片将会拥有更强大的5G能力、更强大的AI处理能力和更强大的CPU/GPU。但遗憾的是,因为美国第二轮制裁,9月15日之后我们全球最领先的终端芯片就无法生产了,下半年即将推出的Mate
40可能将成为搭载华为自研高端麒麟芯片的最后一代旗舰智能手机,新一代麒麟芯片将成'绝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近日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峰会”上遗憾地说。对于余承东,我曾经多次与他有过面对面交流,在业界绰号“余大嘴”的余承东绝对是条霸气外露的硬汉子
- 关键字:
麒麟 华为
- 有关华为Mate 40/Pro的爆料逐渐增多,今日博主 @数码闲聊站 再度曝光了华为 Mate 40/Pro 的钢化膜谍照。▲图源:数码闲聊站▲图源:数码闲聊站从图片来看,华为 Mate 40/Pro 均采用曲面屏幕设计,其中华为 Mate 40 Pro 的超瀑布屏曲率要大于 Mate 40,前者弧高4.0,后者弧高2.7。两款设备的屏幕上下边框均较窄,Mate 40 Pro 的屏幕尺寸大于 Mate 40。华为
Mate 40/Pro 将搭载麒麟9000,其中华为 Mate 40有8/12
- 关键字:
华为 Mate 40 Mate 40 Pro
- 在今日的2020年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以“共创、共享、共赢”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正式对外公布了鸿蒙座舱操作系统HOS,以及华为开发的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王军表示,汽车这个130多年的传统产业正处于巨变期,汽车四化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不断深化。迎接汽车产业的变革,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是关键的一环。他认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本质是改变了汽车的商业模式和用户的用车体验,通过软件的持续迭代,汽车的智能驾驶体验、座舱的娱乐体验、续航和动力体验等都将不断的改进,汽车将从代步
- 关键字:
鸿蒙 车载系统 华为
- 图/IC Photo日前,有媒体称为应对美国的打压,华为启动了意在规避应用美国技术制造终端产品的“南泥湾”项目,华为笔记本电脑、智慧屏和IoT家居智能产品此类不受美国影响的产品,就会被纳入“南泥湾”项目。有记者就“南泥湾”项目等相关问题致函华为方面,相关负责人士回复表示,目前公司还处于特殊时期,不便接受采访。市场也有传闻称,华为向联发科订购了1.2亿颗芯片。对此,联发科财务长兼发言人对媒体回应称:“不评论单一客户相关讯息。”同时,外媒报道,高通正在积极游说美国政府,要求撤销向华为出售零部件的
- 关键字:
华为 南泥湾 终端产品
- 财联社8月14日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公布了华为鸿蒙车载系统:鸿蒙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其中,HOS、AOS操作系统已经有大量的合作伙伴在进行开发;VOS可支持包括恩智浦等在内的芯片供应商。上述三大系统由跨域集成软件框架Vehicle Stack控制管理。(财联社记者 寇建东)
- 关键字:
华为 鸿蒙 车载操作系统
- 华为芯片将面临断供,却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嗅到了危机。民族企业巨头华为却因为一颗小小的芯片被困,这是所有国人不愿看到的。如果没有了芯片,自主汽车产业又将如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并成为了全球电动智能化转型趋势下走的最迅速的市场。但同样的,一颗小小的芯片命门却被拽在别人手中。过去以来,汽车芯片市场一直被外资芯片巨头垄断,中国已经连续多年进口额超过2万亿元。《高工新汽车评论》了解到,有部分自主品牌车企明显诞生出芯片国产化替代的需求。例如,首款搭载国产AI芯片的长安UNI-T车型已经量产上市。这也让国
- 关键字:
华为
- 近期,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 2020 年峰会上表示,华为倡议从根技术做起,打造新生态。在半导体方面,华为将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学材料学的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获悉,在终端器件方面,华为正大力加大材料与核心技术的投入,实现新材料 + 新工艺紧密联动,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据微博博主@鹏鹏君驾到 爆料,华为宣布将全方位扎根半导体,其在内部正式启动“塔山计划”并提出明确的战略目标。据了解,由于国际大环境遭受制裁使台积电无法代工华为芯片,导致华为芯片无法生产,华为由此在内部开启塔山计划。根
- 关键字:
华为 半导体 塔山 芯片 45nm
- 半导体市场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公布 2020 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导体厂商,前五名分别为英特尔、三星、台积电、海力士、美光科技,第六名至十名依序为博通、高通、英伟达、德州仪器、海思。IC Insights 报告显示,2020 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额比 19 年上半年增长了 17%,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总增幅 5% 的 3 倍多。前十名的公司在 20 年上半年的销售额都至少为 50 亿美元,比 19 年上半年多了两家公司。如图所示,上半年销售额为 52 亿美元,才能进入 1H20 前十名半
- 关键字:
半导体 英特尔 华为
- 即便是在目前的阴霾笼罩下,高通和华为这两家中美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依然存在着竞争合作的平衡点。 麒麟芯片即将停产 无米之炊,扼腕叹息。华为终端CEO余承东前几天坦承,受美国政府第二轮制裁打击,华为芯片将在9月15日之后停止生产。华为即将发布的旗舰新品Mate 40将搭载5nm工艺的麒麟9000芯片(原先命名为1020),但这也是台积电为华为代工的最后一代芯片,除非美国政府解除对华为的制裁措施。 尽管麒麟芯片自身取得了诸多技术突破,但在芯片制造领域,中国国内芯片制造厂商的工艺制程依然明显
- 关键字:
芯片 华为 高通 5G
- 8月11日消息,社交媒体账号“长安数码君 ”爆料,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签发了,成立显示驱动产品业务部的通知。为此,网易科技向华为方面求证,确实成立了该部门。网易科技从产业链得知,早在去年(2019年)年底华为就在搞相关项目了。华为海思第一款OLED Driver已经在流片了。据了解,虽然中国成为了屏幕生产、出口大国,但屏幕驱动芯片,却主要靠进口,2019年京东方采购屏幕驱动芯片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国产芯片占比不到5%。据“长安数码君”介绍, LED显示屏专用驱动芯片是指按照LED发光特性而设计专门
- 关键字:
华为 屏幕驱动芯片
代工.华为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代工.华为!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代工.华为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代工.华为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