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市场分析 > 嵌入式技术市场及其特点

嵌入式技术市场及其特点

作者: 时间:2009-11-06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此外,客户对性能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也有较高的要求。多年以来中国市场对这两点的需要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发强烈。对此,TI通过提高产品的集成度来满足客户需求,比如TI刚刚收购的Luminary的32位单片机上就集成了MAC+PHY、USB、CAN,这些都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另外,TI在设计新产品时采用新工艺,从而把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使客户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产品与性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9639.htm

  同时,客户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要求十分迫切,对产品的易用性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进行研发的时候,同时也开发了一些经济实用的软件,使客户在应用的时候能够更顺利。

  最后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客户也需要更小的封装。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加强这方面投入,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巧的封装技术。

  TI认为,在产品线里,单片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的市场已经达到20亿美元的规模,预计在三到四年内,将会达到30亿美元。在这个市场里,8位的份额正在下降,与之相反的,32位和16位的市场份额会稳步增加。这对TI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TI在相关领域的投入都集中在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TI的单片机产品阵营将主要由MSP430超低功耗MCU(值得一提的是,TI的MSP430是全系列超低功耗,而不仅限于少数产品)、C2000系列高性能实时控制微处理器以及Stellaris系列(Luminary公司的Cortex-M3产品系列)等共同构成。

  ARM:在MCU上的规划

  随着32位MCU的成本越来越低,它正在逐渐取代一些过去的16位和8位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成本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8位和16位MCU由于自身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一些应用的需求。例如,对连接性、用户界面、综合成本、性能等要求不断增加的MCU应用,传统的8位和16位MCU开始渐渐无法满足这些需求。这为32位MCU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契机。

  ARM一直致力于提供适用于MCU的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处理器架构,例如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最新推出的Cortex-M0处理器是市场上现有的最小、能耗最低、最节能的ARM处理器,使得MCU开发人员能够以8位处理器的价位,获得32位处理器的性能。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关键词: 嵌入式 MCU 200911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