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的光伏产业能否等来黎明?
“在政府鼓励和利润诱惑下,光伏产业的无序扩张,导致了激烈的同业竞争;与此同时,国外光伏市场也渐趋饱和。”沈福鑫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9383.htm记者掌握的一份《中国多晶硅项目产能产量情况表(2007-2010)》显示,去年中国多晶硅的产能为10760吨,产量为4300吨;而今年,这两个数字将分别飙升到47960吨和16180 吨,约是去年的四倍。
洗牌后的契机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9月29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
“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对多晶硅的发展有好处。”沈福鑫说,鉴于行业无序竞争的状态,他们也呼吁成立浙江省新能源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准入门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这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但他承认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各级政府都把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招商项目,从地方经济考虑,他们不想设门槛把项目挡在门外。”沈福鑫说,作为投资者,投资哪个产业完全是市场行为,确实很难干涉。
在太阳能组件厂商看来,随着更多的多晶硅项目投产,多晶硅价格将继续下滑,在令一些多晶硅小厂无法生存的同时也蕴含着契机。
“多晶硅暴利时代结束,对光伏产业来说也不啻为一大利好。一旦光伏发电的成本能降到0.5元/千瓦时,太阳能利用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阶段’。可以预见,一旦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启动,国内光伏产业会迅速复苏。”某太阳能组件厂商负责人告诉CBN记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