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市场分析 > 危机下的光伏产业能否等来黎明?

危机下的光伏产业能否等来黎明?

作者: 时间:2009-10-3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的价格一路狂跌,诸多企业陷入发展困境。更糟糕的问题是,它们还或将面临德国的反倾销指控,而日前国务院亦发出通知要抑制的发展规模。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9383.htm

  危机下的产业,能否等来黎明?

  产业回暖

  “熬到现在正是赚钱的时候。”2009年10月10日,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乐叶光伏”)董事长叶志卿告诉CBN记者。

  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期间,不断有客户的电话打进来要订货。这几天工厂的生产能力已达到50兆瓦,但还没办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听说明年1月起,德国要提高光伏产业的关税,现在工厂主要赶德国公司的订单,那边客户担心提高关税后产品涨价,希望在年底把货拉过去。”叶志卿说。

  这让他想起2008年的好光景。当年6月乐叶光伏开工生产,客户拿着现金来提货,短短三个月内,每天拉货的车在院子里排满队。

  尽管目前订单纷至而来,他认为“未来形势仍不是很明朗”。一方面是,德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向德国政府和欧盟上书,建议有必要阻止地域范围内的发电投资商购买相关产品;另一方面是国务院发通知要控制项目的发展规模。

  应该说,衢州市开化县做单晶硅的企业主更能感受到叶志卿所说的“刺激”,这个半山区县城位于钱塘江上游,离衢州市区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聚集着30多家硅材料及其配套企业。单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的一个中端产品。

  徐国六是开化县第一个投资硅产业的个体老板。6年前他还是一家纸板箱厂的老板,现在是浙江金西园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02年,他感到做纸板箱越来越力不从心,“压力来自两方面,除了环保成本提高,另一方面是价格竞争白热化,利润微薄。”

  纸板箱厂对面是破旧的开化601厂,这是家有着30多年硅片生产历史的老企业。2002年底,徐国六从工程师口中听说,万向集团高价收购了这个看上去破旧的厂房,成立万向硅峰电子有限公司(下称“万向硅峰”)。

  这年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顺利升空。当天的开化县网站上用“神舟四号上的太阳能电池硅片仍用开化的产品,由万向硅峰制造”这样的字眼报道这个信息。

  这让徐国六震惊不已,决定试试做这个生意。他想方设法从浙江大学弄到了技术,然后又想方设法弄到了技术工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多晶硅 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