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光电显示 > 市场分析 > 玻璃基板:国产化现曙光 供应格局望改观

玻璃基板:国产化现曙光 供应格局望改观

作者:冯晓伟 樊哲高 时间:2009-06-03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此外,中国幅员辽阔,制造基地相对比较分散,这也为原材料的集中供应带来一些难题,尤其是,其运输的费用和安全性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4893.htm

  针对的包装和运输问题,推出了创新的包装方式———CorningDensePak包装系统。据显示科技部中国区总裁李放介绍,采用DensePak包装方式,每箱可容纳多达500片基板,在包装体积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其容量约是传统包装方式的25倍。在此基础上,最近又推出了Single-layerDensePak包装系统,采用这种方式,在运输途中连用作保护玻璃两边的薄膜都可以节省。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康宁还专门研制了包装第4.5代所需的DensePak包装系统,每箱可以容纳700片玻璃基板。可见,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企业的差距决不仅限于玻璃基板的研发和生产。

  相关链接

  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技术与市场

  目前,制造液晶显示器用平板玻璃的方法主要有3种:浮法工艺、槽口下引工艺和溢流下拉工艺。

  浮法工艺是目前最通用的平板玻璃制造技术。熔融玻璃液经锡槽成形,再经退火、切裁等制成。浮法技术生产厚度小于2mm,且平整度高的超薄平板玻璃,工艺条件难于控制,一般平板玻璃制造企业无法掌握。

  另外,一些厂商是采用槽口下引工艺生产超薄平板玻璃。高温低黏度的玻璃液经铂铑合金漏板的狭缝口,利用重力下引。温度和漏板尺寸决定玻璃产量,漏板狭缝口大小和下引速度则控制玻璃厚度。

  槽口下引工艺最大生产能力20吨/天,生产超薄玻璃厚度范围0.03~1.1mm。铂铑合金漏板的狭缝口,长期承受高温与外力会产生变形,影响厚度均匀性及表面平整度,这个问题能否解决是技术关键。另外,槽口下引工艺的垂直流程和铂金及铂老合金大量使用,增加了工程难度和建造成本。

  溢流下拉工艺是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的专利技术。黏度适当的熔融玻璃液,从溢流槽顺着两侧壁溢流向下,交汇融合一体形成平板后再向下拉。该成形工艺生产的超薄平板玻璃,其厚度与玻璃表面的质量取决于玻璃液供应量、水平稳定度、溢流槽表面质量及玻璃拉引量等。

  溢流下拉技术的关键是:溢流槽长期承受高温与机械应力不变形,维持溢流槽水平,熔融高质量玻璃液的稳定供应及玻璃厚度的控制等。

  溢流下拉工艺的突出优点是玻璃两个表面的高质量、高光洁度,可免除研磨或抛光等后续的加工工艺。目前溢流下拉工艺已成为超薄平板玻璃成形的主流技术。

  在整个液晶产业领域中,无论价格还是需求表现,玻璃基板产业一向比较稳定。Displaybank的数据显示,2007-2011年玻璃基板的需求量基本保持10%的年增长率。2008年全球玻璃基板的需求量为1.5亿片,2009年和2010年全球玻璃基板的需求量将达到1.7亿片和1.9亿片,年增长率将在10%以上。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