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国企出资人清理电子巨头 解CEC四合一方案

国企出资人清理电子巨头 解CEC四合一方案

——
作者: 时间:2005-08-04 来源: 收藏
  8月1日晚,国资委官方网站悄然挂出一份名为《关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等6户企业重组的通报》,通报宣布: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重组后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撤销。 

  至此,中国电子(CEC)与长城集团的重组消息正式落定。在不足50字的通报中,国资委没有透露此次合并更进一步的消息。

  耐人寻味的是,在长城集团四家上市公司中,只有长城科技(0074.HK)于8月2日上午发布了“母公司长城集团将并入中国电子集团”的公告,长城电脑(000066.SZ)、长城信息(000748.SZ)以及深科技A(000021.SZ)皆于当天发布澄清公告:公司还未接到相关重组信息,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排除长城集团将来与其他国有企业重组的可能性。

  8月2日下午,位于学院路的长城集团总部异常冷清:从前台至核心办公区,记者未曾碰见一人;走道两边的大小会议室也都窗门紧闭,许多陈设较为豪华的办公室内也空无一人;在核心办公区,偌大的办公室只有寥寥几人,皆为各部门的值班人员。 

  “我也是早上从网上知道消息的。”集团办公室负责收发文件的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她还未曾收到与此次重组相关的文件,“我们还是照样办公,人很少是因为最近在搞党员先进性教育,很多人都听课去了。”

  长城集团网站上,最醒目之处赫然挂着董事长陈肇雄主持先进性教育党课的大幅照片。 

  “四合一”方案第一步

  “陈肇雄进入长城集团实际上就是在为这次重组做准备。”南京熊猫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南京熊猫也在此次CEC重组的企业名单之列。

  2004年5月14日,CEC原副总裁陈肇雄正式接替王之担任长城集团董事长。

  “国资之所以有这一人事安排,目的是为长城集团并入中国电子做准备。”一位接近陈肇雄的人士也向本报证实,“在长城与CEC合并案中,陈肇雄正是主要的操刀者之一。”

  进入长城集团之后,陈氏对整个长城集团进行了强势变革: 

  首先,是对旗下产业进行重组。长城集团一份内部资料显示,2004年,在陈肇雄的主导下,长城集团对旗下的桂林软件、长城财务等企业资产进行了盘活;同时关闭了北京长城微机开发公司、北京长空租赁有限公司等四家无法持续经营的企业;并对深圳爱华、华明、南方信息、深圳长城四家公司进行了整合。 

  另一方面,陈肇雄一改长城集团多年坚持的“技术长城”路线,大力推进“品牌长城”计划,将长城集团旗下枝叶庞杂的子品牌全部统一到“长城”品牌之下。比如,此前已被转让出去的上市公司湘计算机,在重回到长城集团之后不久即更名为“长城信息”,有消息称,另一家上市公司深科技亦有更名之计划。 

  再次,是对集团管理架构进行调整。加强并充实了战略规划部、经营管理部、审计监察部等核心业务部门,并开始在集团内部公开招聘中层领导干部;而一些后台支持部门则进行了压缩,如将综合办公室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将人力资源部与老干部处合署办公。 

  在陈肇雄的强势改革下,长城集团2004年业绩表现不俗,营业额达到114.19亿元,比2003年同期的111.1亿增长约2.78%;盈利净额2亿元,较2003年的1.78亿增长0.22亿元;每股盈利为16.7分,较2003年的14.8分也略有增长。

  “多少有点先把问题理清楚再重组的味道。”上述接近陈肇雄的人士表示,“对长城集团旗下企业的改革实际上有利于此后跟CEC的重组。”

  今年4月,一份以CEC主导的并购方案上交到国资委。“并购对象包括长城集团、普天集团、中电集团(CECT),目标是使整合后的CEC成为信息产业领域第一家‘国字号’世界500强企业。”该人士称,“陈肇雄亦是报告操刀人之一。”

  该人士透露,由于CEC(原电子工业部主管)与普天集团(原邮电部主管)在信息产业部成立之前分属不同部委主管,此“四合一”方案在征求意见时遇到阻力,“CEC与长城集团的合并只是第一步,国资委的意图是做大做强,同一领域不可能会有几家公司存在的。”

  至于CEC与长城集团的具体重组步骤,CEC副总裁佟保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拒绝透露详细情形,“目前还没有接到集团正式通知,不方便讲话。”CEC信息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技术研究部主任陈贤则向记者透露,具体重组方案将于8月20日号公布。此前,CEC总经理杨晓堂亦透露了类似消息。

  至于南京6家企业的并入,上述接近陈肇雄人士称起初并没有纳入合并范围,但是在确定加入之后重组进展很快,“一方面,这些企业都是原来电子工业部的下属企业,由CEC来重组也名正言顺;另一方面,CEC高层与江苏有较好的人脉关系,工作开展起来方便很多。”

  消息人士称,与长城集团及南京6家企业重组之后的新CEC将继续原CEC总经理杨晓堂担任董事长,而总经理一职则由陈肇雄担任。“从杨晓堂2002年进入CEC以来,杨陈二人搭档非常默契,新CEC由杨陈二人组阁,有利于重组的进行。”上述接近陈肇雄人士表示。但CEC高层及国资委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不知情。” 

  打通产业链

  “面对IBM、微软、惠普这些强大的信息产业巨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到了合纵连横、将力量集中于一个拳头的时候了。”原电子工业部老员工、华南能源有限公司总裁王小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华南能源亦是长城PC的主要代理商之一。

  按照CEC的定位,CEC原有的三大产业主要为集成电路与软件、通信、家电,在与长城整合后,新CEC将形成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通讯、家电、计算机设计与制造、软件与系统集成等几大主营业务的集团公司。

  “这完全可以打通信息产业上下游整个产业链,集团内企业可以相互采购,并形成合力增强竞争力。”王小海表示。

  他进一步举例道,“CEC的一大业务为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在第二代身份证领域,在消息电子芯片领域都有相当强的实力。做消费类家电的业务公司完全可能从设计与制造芯片的公司采购芯片。手机、家电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完可以采用来自软件业务公司的嵌入式软件。” 

  据CEC此前提供的资料显示:集团2004年完成集成电路产品生产13亿块,销售12.6亿块;完成软件与系统集成产值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完成液晶电视机生产1.5万部,销售1.2万部。

  中国软件(600536.SH)董事长唐敏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软在嵌入式软件领域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原CEC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现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平台负责人徐志强对记者透露,PC芯片现在由中科院计算在主推,但在嵌入式芯片领域,中国电子有很大的机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也认为,嵌入式芯片是中国信息产业的机会,合并组合后的中国电子集团将最有机会。

  有长城内部员工分析,新CEC计算机研发与制造可能统统划入长城旗下,消费类电子业务可能划入熊猫,软件与系统集成可能划入中国软件,芯片生产与制造保留在现在的CEC,手机业务则划拨给夏新。 

  国资委下一步 

  随着国资委的一纸通报,新CEC将形成一家拥有资产规模超过600亿元、旗下控股14家上市公司的超级“IT航母”。

  “这是国资委在主导的重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 

  而作为国资委主导的一次重组,身为当事人的杨晓堂也曾对外表示,“这都是出资人的决策,和下面企业没什么关系”。 

  根据国资委公布的资料,上半年,国有47户重点电子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4.4亿元,增长12.6%,但由于成本不断上升、市场需求不振,实现利润18.2亿元,下降64%。有分析认为,电子企业竞争力下降是国资委强力推进重组的主要原因。

  在CEC内部的一次沟通会上,杨晓堂亦曾表示:“重组的出发点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产业链,同时把各个企业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这种重组能不能达到这种目的不好说。”张文魁态度谨慎。

  上述光大证券分析师还认为,国资委之所以选择此时对CEC和长城集团实施合并重组,与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有关,“在被整合的公司中,国资委有绝对的话语权,能够进行这种乾坤大挪移式的整合,但如果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再进行整合,国资委的持股量方面可能下降,另外成本也会增加。” 

  在他看来,目前国资委下面,还有好几个资产规模超过10亿的电子企业,但整体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不排除会继续进行整合。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