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到联想:对比两公司手机品牌生态
这几天的一个大新闻是联想负责手机BU的邵韬准备离职,联想挖来前HTC产品线规划和营销副总裁萧才祐将继任该职位。今天华为荣耀副总裁刘江峰正式离职,刘江峰离职不是新消息,华为也早就宣布华为前西欧地区部副总裁赵明接任。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2406.htm有朋友问江峰离开对华为手机的影响,对于华为这样管理体系非常完善的公司,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职对业务产生任何影响,按照一个朋友的说法华为一个上将管理者多个中将,甚至其中不乏具有上将军衔的下属,只是岗位不够。不是贬低个人的作用,而是华为体制已经培养了足够多需要的人才。
说刘江峰离职对华为影响甚微,其实更关键的原因在于目前大陆手机品牌中华为独树一帜,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领域已经都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各个岗位各司其职如何发展也很明确,整个华为终端各部门甚至各员工应当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目标,对于华为这种管理体制非常完善的公司而言,运营处于最健康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个体的离职对整体影响甚微并不难理解。
反观联想,虽然去年收购了Moto手机业务前景看好,与华为相比,至今为止联想手机并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不仅要面临互联网新贵小米的挑战,也要面对网络巨头华为的挤压,虽然单就手机本身而言联想未必输过小米,不过在互联网体验、资源方面联想已经落后太多,而面对华为基于海思支持已经形成的长待机、信号好的鲜明特色,联想缺少让消费者铭记的手机口碑,手机业务高管经营压力很大,对于联想而言最大问题不在执行层面而是战略方向,高管离职虽然对业务一样没有巨大影响但想更换高管提振手机也很难。
华为高管更替与否与业务无关因为无论谁来谁走业务都会快速发展,而联想的高管更替对业务影响不大因为谁上谁下都难以提升品牌及手机的价值,联想与华为的主要差异在于华为的正能量发展而联想目前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一个品牌的走势往往取决于公司历史资源的积累,华为能够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因为海思,不过海思并不是为华为手机而生而是海思本来就是华为的一部分,联想问题更多源于公司的资源和储备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不符,并非员工不努力或管理层的懈怠,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领导层从战略上解决或弥补,并非更换一两名高管或通过高管的重新组合可以搞定。
联想通过收购Moto手机业务奠定了国际化的美好前景,不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好在时间还有,未来也没有丧失,不过随着大陆竞争对手实力越来越强,客观的说留给领导层调整的时间也确实不多了,希望联想珍惜这最后的机会。
评论